跏趺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结跏趺坐”的略称。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据佛经说,跏趺可以减少妄念,集中思想。
《无量寿经》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小师之趋东室也,急欲化去,跏趺不尽一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豁然而寤,见老僧犹跏趺座上。”
泛指静坐,端坐。
宋 苏轼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之一:“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 宋 陆游 《别王伯高》诗:“香奩赠别非无意,共约跏趺看此心。”
引证解释
⒈ “结跏趺坐”的略称。
⒉ 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两足交叉置于左右股上,称“全跏坐”。或单以左足押在右股上,或单以右足押在左股上,叫“半跏坐”。据佛经说,跏趺可以减少妄念,集中思想。
引《无量寿经》卷上:“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四:“小师之趋东室也,急欲化去,跏趺不尽一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豁然而寤,见老僧犹跏趺座上。”
⒊ 泛指静坐,端坐。
引宋苏轼《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之一:“也知卜筑非真宅,聊欲跏趺看此心。”
宋陆游《别王伯高》诗:“香奩赠别非无意,共约跏趺看此心。”
跏趺的国语词典
盘足而坐,脚背放在股上。即打坐的坐姿。
跏趺的网络释义
跏趺 (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
跏趺 (汉语词汇)
跏趺的翻译
跏趺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行走时脚向内拐 。如:跏子(瘸子,跛子);跏跌而坐(跏跌。跏趺坐禅。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双足交迭而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1 [客英字典] ga1 [台湾四县腔] ga1 [梅县腔] ga1 [客语拼音字汇] ga1
◎ 潮州话:gi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嘉 | 古牙 | 見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ka | kra/kea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跗”。脚背
摩趺,攘臂以游其间。——欧阳修《送方希则序》
(2) 又如:趺踝(脚背和踝骨。指趺坐)
(3) 同“跗”
(4) 脚
昧爽窗前,双趺独立。——《刻兵略纂闻述》
(5) 又如:趺迹(脚)
(6) 山脚
桥在山趺之次,故流颇急。——清· 平云《孤儿记》
(7) 花萼 。如:趺萼(花的萼片)
(8) 足迹
在南安十四年,每执书就明,倚立庭砖,岁久双趺隐然。——《宋史》
(9) 碑下的石座
趺上不得过四尺。——封演《封氏闻见记·碑碣》
(10) 又如:趺坐(石碑底座。也作趺座);趺莲(莲座);螭首龟趺。又指器物的底座。如:趺架(放置物件的座架)
动词
两足交叠而坐 。如:跌坐(盘腿而坐);趺足(脚心朝上、脚背朝下盘起腿来);趺跏(双足交叠而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1 [海陆丰腔] fu1 [台湾四县腔] fu1 [梅县腔] f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跗 | 甫無 | 幫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pyo/piu | p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