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辅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辅佐。
《后汉书·刘陶传》:“﹝ 朱穆 、 李膺 ﹞实中兴之良佐,国家之柱臣也,宜还本朝,挟辅王室。” 明 邵璨 《香囊记·酬恩》:“挟辅明大义,赐炙成私恩。”
引证解释
⒈ 辅佐。
引《后汉书·刘陶传》:“﹝朱穆、李膺﹞实中兴之良佐,国家之柱臣也,宜还本朝,挟辅王室。”
明邵璨《香囊记·酬恩》:“挟辅明大义,赐炙成私恩。”
挟辅的网络释义
挟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夹声。本义:用胳膊夹住)
(2) 同本义
挟,俾持也。——《说文》
挟其枪。刈耨鑮。——《国语·齐语》
右掖曰挟。——《管子·小匡》注
挟经秉枹。——《国语·吴语》
何冯弓挟矢。——《楚辞·天问》
左挟弹,右摄丸。——《战国策》
挟太山。——《孟子·梁惠王上》
骑马挟矢。——明· 魏禧《大铁椎传》
操刀挟盾。——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挟匕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腋下挟着一本书;挟枪;挟弓;挟尺
(4) 挟制
今有奸雄曹操,挟寡人行势,当识也。——《三国志平话》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三国志·诸葛亮传》
挟天子以征四方。——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挟东宫二王。——明· 顾炎武《复庵记》
将挟兵力。——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挟养(挟制豢养);挟挠(挟制扰乱);挟今;要挟
(6) 怀抱,怀有
挟持私虑(怀着个人打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又如:挟仇(心怀仇恨);挟私(心怀私念);挟忿,挟怨;挟策(胸 怀计谋);挟义(怀持正义);挟奸(心怀奸计);挟嫌;挟恨
(8) 携带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9) 又如:挟册(携带书籍);挟策(手拿书本);挟子巢栖
(10) 占有,拥有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
(11) 倚仗,依恃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
(12) 又如:挟依,挟恃(依仗);挟势(依仗权势)
(13) 隐藏 。如:挟藏(私藏);挟书(私藏书籍)
(14) 夹杂;夹带
琼珉山积,不能无挟瑕之器。——《抱朴子·外篇》
(15) 辅佐,从旁协助
挟,辅也。——《广雅》
(16) 又如:挟佐;挟赞(辅佐);挟辅
(17) 搀扶
挟澄源。——《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挟予以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甫声。本义:车旁横木。辅所以益辐,使之能重载)
(2) 同本义
輔,人颊车也。——《说文》。按,当作木夹车也。
若车之有辅。——《吕氏春秋·权勋》
辅,小木。——《尔雅》。按,车辅木之小者。
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诗·小雅·正目》
(3) 又如:辅材(制作车轮外旁夹毂的直木材料)
(4) 助手
夫将者国之辅也。——《孙子·谋攻》
(5) 面颊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 虢之谓也。——《左传·僖公五年》。 杜预注:“辅,颊辅;车,牙车。”
(6) 又如:辅牙(颊辅和牙床。比喻相互倚助);辅车(颊辅与牙床);辅颊(上颌与面颊。泛指面颊)
(7) 人的颊骨
团辅圆颐,菡萏芙蓉。——《周小史》
(8) 旧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后汉书·张衡传》
(9) 又如:汉代的“三辅”、“六辅”;辅墙(内墙)
(10) 星名。如:辅星,视星等为4.03等,即大熊座第80号星,大熊座S星(北斗七星第六颗星的伴星);辅湛(辅星沉没。辅:星名)
(11) 姓
动词
(1) 佐助,从旁帮助
览民德焉错辅。——《楚辞·离骚》
士仓又辅之。——《战国策·秦策五》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谋攻》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辅翼(辅佐;帮助);辅弼(辅佐;帮助);辅世(辅助世人);辅臣(辅助的臣子);辅成(助成)
(3) 护卫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4) 通“捕”(
)。捕捉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管子·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