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勅

bá chì [ ba chi]
注音 ㄅㄚˊ ㄔˋ

词语释义

亦作"跋敕"。

词语解释

  1. 见“ 跋敕 ”。

引证解释

⒈ 见“跋敕”。

汉字详情

[ba]
部首: 717
笔画: 12
五笔: KHDC
五行:
仓颉: RMIKE
四角: 63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犮( )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2) 同本义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3)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4) 扭转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5)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6) 踏,踩

(7)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8) 见“跋扈”

名词

(1) 火炬,火把 。如: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2) 通“茇”。 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礼记·曲礼上》

烛尽见跋。——《聊斋志异·邵女》

(3) 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梦溪笔谈》

(4) 又如:跋尾(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

英文翻译

go by foot; epilogue, colophon

方言集汇

◎ 粤语:bat6 bu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at8 bat7 [梅县腔] pat8 [陆丰腔] pat8 [客英字典] pat8 [客语拼音字汇] pad6 [宝安腔] pat8 [台湾四县腔] pat8 b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蒲撥入聲合口一等bʰuɑtbuat
chì [chi]
部首: 217
笔画: 9
五笔: GKIL
仓颉: DLKS
四角: 54927

英文翻译

imperial degree; daoist magic

方言集汇

◎ 粤语:ci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梅县腔] chit7 [陆丰腔] chit7 [海陆丰腔] chit7 [宝安腔] c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恥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ţʰĭəkthrik/thi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