跄捍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疾驰貌。
《文选·傅毅<舞赋>》:“良骏逸足,蹌捍凌越。” 李善 注:“蹌捍,马走疾之貌。”蹌,一本作“ 抢 ”。
引证解释
⒈ 疾驰貌。蹌,一本作“抢”。
引《文选·傅毅<舞赋>》:“良骏逸足,蹌捍凌越。”
李善注:“蹌捍,马走疾之貌。”
跄捍的国语词典
马奔驰疾走的样子。
跄捍的网络释义
跄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qiāng
形容词
(1) (形声。从足,仓声。本义:行走有节奏的样子)
(2) 同本义
跄,动也。——《说文》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诗·齐风·猗嗟》
跄捍凌越。——傅毅《舞赋》。注:“马走疾之貌。”
(3) 跄跄
跄跄,动也。——《尔雅》
济济跄跄。——《诗·小雅·楚茨》
跄跄济济。——《诗·大雅·公刘》。笺:“士大夫之威仪也。”
朝庭之美,济济跄跄。——《荀子·大略》。注:“有行列貌。”
鸟兽跄跄。——《虞书》
笙镛以间,鸟兽跄跄。——《书·益稷》
凤鸟跄跄,匪尧之庭。——《法言·问明》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礼记·曲礼》
(4) 另见
qiàng
动词
(1) 走。也作“蹡”
蹡,走也。或从仓。——《集韵》
(2) 急趋 。如:跄捍(疾驰的样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古字作“扞”,后作“捍”。形声。从手,旱声。本义:抵御;保卫)同本义
扞,以手扞,又卫也。——《广韵》
亲帅扞之。——《左传·文公六年》
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左传·成公十二年》
而设以国为王扞秦。——《战国策·西周策》
若手足之扞头目。——《汉书·刑法志》
能扞大患则祀之。——《礼记·祭法》
守一城,捍天下。——韩愈《张中函传后叙》
(2) 又如:捍塞(防堵,阻塞);捍难(抵御外侮);捍遏(以武力阻隔);捍城(护卫城池);捍救(捍卫;救援);捍护(防卫;护卫);捍屏(捍蔽。屏藩)
名词
古代射者左臂所著的皮制袖套 。如:铠捍(铠甲与皮袖套)
形容词
(1) 通“悍”。勇猛;强悍
彼近吾死而我不听,我则悍矣,彼何罪焉!——《庄子·大宗师》
无衔橛而御捍马也。——《盐铁论·刑德》
(2) 又如:捍马(凶悍的烈马)“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on4 [台湾四县腔] hon5 gon5 [客英字典] gon5 hon5 [海陆丰腔] hon6 gon5 [梅县腔] hon5 [宝安腔] hon3 go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僩 | 下赧 | 匣 | 刪開 | 上聲 | 潸 | 開口二等 | 山 | 刪 | ɣan | ghranx/hea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