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避害

qū lì bì hài [ qu li bi hai]
繁体 趨利避害
注音 ㄑㄨ ㄌ一ˋ ㄅ一ˋ ㄏㄞ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追求有利的,躲避有害的。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霍谞《奏记大将军梁商》:“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成语用法

趋利避害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趋利避害的国语词典

趋向有利的一面而避开祸害。

趋利避害的网络释义

趋利避害

  • 趋利避害 ,成语。
  • 释义:趋向有利的一面,避开有害的一面。
  • 【出处】汉·霍谞《奏记大将军梁商》:“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 【近义】趋吉避凶【反义】以卵击石
  • 趋利避害造句

    我们都是普通人家的小孩,怎么为人处事,怎么趋利避害,这些能力,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如果我一直拒绝面对它,总有一天,我会变成一个和别人格格不入,每天装傻,自己骗自己的人。”。
    所有的生物都有一种天性,趋利避害,就像在盐浓度高的水滴中的微生物会自动游向盐浓度低的水滴中去一样,没有人会爱上麻烦的。
    看来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丧尸也不例外,它们似乎很清楚眼前的大餐要远比那个跑得跟飞似的、还能砍尸的活肉现实得多。
    这种人际技巧如庖丁解牛般高超,游走于平地波澜之中,为我所用,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共性,可大家都追求这样一个过程,最终就会挤在低处,像蛆一样熙熙攘攘…王小波。
    人类文明正是在不断趋利避害、兴利除害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天下小商贩们都有强烈的趋利避害观念,天生是良民,最不愿无端惹事,也最容易理解,个别人的违规占小便宜,开了先例,会对整个行业造成长远危害。
    我们要防微虑远,趋利避害,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何长生最是趋利避害,贪生怕死的人。
    为此,要防微虑远,趋利避害,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有句话叫做趋利避害,如果有件事让你烦恼了,离他远远地就好了,有人让你烦恼了,也离他远远地就好了。唐七公子。
    防微虑远、趋利避害,往往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战略大师们善于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趋利避害,既承受其制约,又尽量使大自然为自己服务。
    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和经济领域改革一样,也要爬坡过坎,防微虑远、趋利避害,有前瞻性的思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中长远的改革留有空间。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顺逆起伏,面对所处的环境知己知彼、眼亮心明,才能趋利避害、化弊为利。
    这李信在军中倒有些威望,只可惜是马贼出身,从贼者从来反复不定,趋利避害,如不看紧了难保惹出什么大祸来。
    没想到,天人之间,也是这种声势浩大,装腔作势,趋利避害的俗心。
    我们必须防微虑远,趋利避害,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人一到岁数,绝对开始两级分化,有的老而弥坚有的越发没心没肺,但是很显然,这种后青春期型缺心眼与原发性的还是有所区别的,可以概括为混沌的自发的趋利避害。
    要防微虑远,趋利避害,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汉字详情

    qū,cù [qu,cu]
    部首: 716
    笔画: 12
    五笔: FHQV
    吉凶:
    仓颉: GONSM
    四角: 478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刍声。本义:快步走)

    (2) 同本义

    趋,走也。——《说文》。按,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走而不趋。——《礼记·王藻》

    帷薄之外不趋。——《礼记·曲礼》

    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庄子·胠箧》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聊斋志异·促织》

    步趋动作。——宋· 苏轼《教战守》

    (3) 又如:趋蹑(快速尾随);趋行(急行;赶路);趋走(疾走);趋风(快走如风。比喻快步向前走或表示向对方致敬);趋趋(小步急行的样子);趋拜(急往拜见)

    (4) 步,行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5) 又如:趋趄(抬腿做出要走的架势);趋跄(步行快慢有节奏,合乎礼节);趋蹲(趋锵。行动整齐而有节奏)

    (6) 古代的一种礼节,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萧相国世家》

    (7) 又如:趋庭(称承受父亲教导);趋出(小步疾行退出。示恭敬);趋走(小步疾行,以示庄敬);趋进(小步疾行而前,表示敬意的一种动作)

    (8) 奔赴;趋向

    前者止,后者趋,辇乃止。——《韩非子·外储说下》

    夜趋高邮。——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趋真州扬州。

    尝趋百里外。——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前趋直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局势趋于稳定;大势所趋;趋前;售价已趋上升;趋跄(奔走侍奉);趋走(供差遣奔走;亦作仆役别名);趋厮(供差遣的童仆);趋世(奔走于世俗之事);趋赴(奔赴)

    (10) 追赶,追逐 。如:趋时揽事(赶风头,管闲事);趋名(追求名声);趋求(追求);趋利(追求财利);趋就(追求)

    (11) 归附 。如:趋教(恭敬求教;领教);趋事(趋奉);趋时(时髦);趋跄(趋奉献媚);趋枪(趋抢。趋奉献媚)

    (12) 通“促”。催促

    卫音趋数烦志。——《礼记·乐记》

    使者驰传督趋。——《汉书·食货志上》

    趋具食。——《汉书·酷吏咸宣传》

    令趋销印。——《汉书·高帝纪》

    若不趋降。

    名词

    (1) 志趣

    言眇而趋深。——《论衡·定贤》

    (2) 又如:趋尚(情趣;好尚)

    (3) 节奏

    足蹀《阳阿》之舞,而手会《绿水》之趋。——《淮南子》。高诱注:“趋,投节也。”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hasten, hurry; be attracted to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1

    宋本广韵

    [li]
    部首: 208
    笔画: 7
    五笔: TJ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LN
    四角: 229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2) 同本义

    利铦也。——《说文》

    其利断金。——《易·系辞》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3) 又

    不以兵革之利。

    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韩非子·解老》

    非兵不利。——宋· 苏洵《六国论》

    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燕策》

    (4) 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5) 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利的箭);利口辩给(能言善辩,含贬义);利金(锋利的兵器)

    (6) 快;敏捷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子贡利口巧辞。——《史记·仲尼弟子传》

    (7) 又如:利马(快马);利嗖(轻快利落);利爽(灵活敏捷);利屣(舞屣,头小而尖的鞋子);利便(伶利)

    (8) 吉利;顺利

    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探军不利。——《资治通鉴》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利钝(顺利与挫折);利市酒(为祈祷好运而喝的酒);利时(吉时)

    (10) 有利的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资治通鉴》

    (11) 重要的;要害的

    怀抱利器——韩愈《送董邵南序》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子·胠箧》

    名词

    (1) 利益

    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韩非子·五蠹》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利尽南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火器利袭远。——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

    技击利巷战。

    (3) 又如: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利孔(获得利益的来源)

    (4) 赢利;利息

    逐什一之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欲居之以为利。——《聊斋志异·促织》

    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暴利(巨额利润);利赢(赢利;利润);利子(利息)

    (6) 利禄

    不慕荣利。——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 又如:利心(利欲之心);利端(利欲的端绪);利色(私利与情欲)

    (8) 财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毋示以利。——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

    (9) 又如:利禄(财利与爵禄);利路(生财门路;钱财);利物(给优胜者的钱物;赃物)

    (10) 指个人的安危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胜利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

    (12) 物资出产

    荆州北据 汉、 沔,利尽南海。—— 陈寿《三国志》

    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 晁错《论贵粟疏》

    西有巴蜀汉中之利。——《战国策·秦策一》

    (13) 通“痢”

    轻土多利。——《淮南子·地形》

    (14) 姓

    动词

    (1) 善于 。如:利口(善于口辩);利足(善于行走);利趾(善走);利舌(谓能言善辩)

    (2) 使有利。如:利他(佛教语。施益于他人);利涉(便利渡河。后世也称舟为利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 占;谋利 。如:利人妻女;损人利己(损害他人以图私利)

    英文翻译

    gains, advantage, profit, merit

    方言集汇

    ◎ 粤语:le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3 [东莞腔] li5 [客语拼音字汇] li4 [海陆丰腔] li6 [梅县腔] li5 [台湾四县腔] li5 [沙头角腔] li5 [宝安腔] li3 [陆丰腔] li6
    ◎ 潮州话:l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liliih/lih
    [bi]
    部首: 306
    笔画: 16
    五笔: NKUP
    五行:
    仓颉: YSRJ
    四角: 303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2) 同本义

    避,回也。——《说文》

    避,去也。——《苍颉篇》

    无乃实有所避。——《国语·周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书生避雨檐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避风雨;避秦(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避言(言语谨慎,避免说错话);避宅(到处躲藏,不住在家里)

    (4) 离去

    左右攘辟。——《礼记·曲礼》。注:“疏远也。”

    桓公避席再拜。——《吕氏春秋·直谏》。注:“下席也。”

    (5) 又如:避地(离去,迁居他处以避祸。或指隐遁);避趋(离开与接近);避境(避离某地,不入其境)

    (6) 逊让 如:避让(谦让;辞让);避贤(让贤);避荣(辞让荣华);避路(让路)

    (7) 隐藏

    避吾亲。——《史记·袁盎晁错传》。索隐:“隐也。”

    潜避两炮台中。——《广州军务记》

    (8) 又如:避迹(隐匿);避风头(见形势不利就躲起来)

    英文翻译

    avoid; turn aside; escape; hide

    方言集汇

    ◎ 粤语:be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海陆丰腔] pit7 [客语拼音字汇] pid5 [东莞腔] pi5 [宝安腔] pit7 [陆丰腔]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梅县腔] pit7
    ◎ 潮州话:b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毗義支A開去聲開口三等支Abʰĭebjeh/bieh
    hài [hai]
    部首: 322
    笔画: 10
    五笔: PDHK
    五行:
    仓颉: JQJR
    四角: 30605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mián),从口,丰( gài)声。从“宀”、从“口”,意思是言从家起,而“言”又往往是危害的根源。本义:伤害,损害)

    (2) 同本义

    害,伤也。——《说文》

    害所得而恶也。——《墨子·经上》

    斗怒害也。——《荀子·臣道》

    害者,利之反也。——《韩非子·六反》

    周知其利害。——《周礼·职方式》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邪曲之害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恐其害己。——《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害心(害人害物的心思。即杀心);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害虐(伤害虐待);害身(伤害身体)

    (4) 妨碍,妨害

    害,妨也。——《字汇》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他设置重重障碍,这可害了我

    (6) 谋杀,谋害

    复行扰害。——《广东军务记》

    医言无害。——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他在去上班的路上被害;他为仇人所害

    (8) 妒忌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招致某种后果

    你这负心汉,害天灾的!——关汉卿《救风尘》

    (10) 加祸

    鬼神害盈而福谦。——《易·谦彖》

    (11) 怕羞 。如:害羞;害碜(感到牙碜。比喻怕羞、害臊或发怵)

    (12) 感觉 。如:害乏(感到疲乏);害饥(感到饥饿);害疼(感觉疼)

    (13) 患病,发生疾病 。如:害不好(生病);害夏(夏季长期发烧的病);害黄病(生黄疸病);害疯(得了疯病)

    (14) 怕 。如:害慌(害怕;发慌)

    (15) 因怀孕而恶心、呕吐、食欲异常 。如:害孩子;害喜

    名词

    (1) 灾害。祸害

    时多疾病毒伤之害。——《淮南子·脩务》

    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兼爱中》

    有公害。——清· 黄宗羲《原君》

    一己之害。

    天下释其害。

    (2) 又如:害咎(灾祸);害患(祸患);害灾(灾害)

    (3) 人身重要的部位 。如:要害(身体上的致命部分)

    (4) 险要的处所

    守位以仁,不恃隘害。——张衡《东京赋》

    (5) 恶人 。如:为民除害

    形容词

    (1) 有害的 。如:害虫;害兽

    英文翻译

    injure, harm; destroy, kill

    方言集汇

    ◎ 粤语:hoi6 hot3
    ◎ 客家话:[梅县腔] hoi3 [台湾四县腔] hoi5 hot7 [客语拼音字汇] hoi4 [东莞腔] hoi3 [客英字典] hoi5 | hot7 [海陆丰腔] hoi6 hot7 [沙头角腔] hoi5 [宝安腔] hoi3 [陆丰腔] hoi6
    ◎ 潮州话:ha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四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蓋泰開去聲開口一等ɣɑighad/h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