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俎代庖

yuè zǔ dài páo [ yue zu dai pao]
注音 ㄩㄝˋ ㄗㄨˇ ㄉㄞˋ ㄆㄠ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越俎代庖 yuèzǔ-dàipáo

(1) 原意指人各有专职,庖人虽不尽职,主祭者也不越过戉俎去替他办席。比喻超越自己的职分而代人做事

为何擅离职守,越俎代庖。——昆曲《十五贯》
take sb's job into one's own hand;exceed one’s functions and meddle in others’ affair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成语用法

越俎代庖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越俎”。

语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宋秦观《代谢中书舍人启》:“一时承乏,方慙越俎以代庖;数月为真,更愧操刀而制锦。”
宋陈亮《又与吕伯恭正字书》:“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井渫不食乎?”
郭沫若《天地玄黄·兵不管秀才》:“秀才还不便越俎代庖,军人理应少管闲事。”
昆曲《十五贯·见都》:“本院既委贵府监斩,就当谨守职责。为何擅离职守,越俎代庖。”
《明史·许士柔传》:“未有追咎元年之史官,詆为越俎者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习技》:“描鸞刺凤之事,闺阁中人人皆晓,无俟予为越俎之谈。”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二九回:“朝廷自由权衡,不必他们越俎。”

越俎代庖的国语词典

俎,古代祭祀时,用来盛祭品的礼器。越俎代庖指掌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代替厨师下厨。语本《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后用以比喻逾越自己的职分而代人做事。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四则之三:「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恻井渫不食乎?」

越俎代庖的网络释义

越俎代庖

  • 越俎代庖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uè zǔ dài páo,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也指多管闲事。出自《庄子》。
  • 越俎代庖的翻译

    英语: lit. to go beyond the sacrificial altar and take over the kitchen (idiom)​; fig. to exceed one's place and meddle in other people's affairs, to take matters into one's own hands
    德语: sich in einem Bereich betätigen für den ein anderer zuständig ist (S)​
    日语: 俎(そ)を越えて庖(ほう)に代(かわ)る,無理(むり)に人(ひと)の事(こと)を代行(だいこう)する
    俄语: вмешиваться не в свои делá <занимáться чужим делом>

    越俎代庖造句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要学生自己能干的事,就不要越俎代庖。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很多为我们越俎代庖的人。
    父母为我们越俎代庖的操心了一辈子,我们今后事业有成一定要好好的报答他们。
    他越俎代庖的目的,是想向老板显示自己的工作能力。
    我们可以给人出注意,却不能越俎代庖。
    打字是李小姐的事,你怎么越俎代庖起来了呢?
    这件事情别人无法越俎代庖,你可以回忆你女儿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你对您女儿未来生活的祝愿。
    这是他的事,由他自己设法解决,你不用越俎代庖!
    管理金库非我职责,我怎能越俎代庖呢?
    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去学习但不能越俎代庖。
    我只是过来帮点忙,可没有越俎代庖的意思,你别误会!
    你干预此事就是在我的责任范围内越俎代庖。
    你总是这样越俎代庖的为我做事情我都有点不习惯了。
    老板的要求不多,他只希望所有员工都能各司其职,不要越俎代庖。
    法律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实际上是越俎代庖了。
    公务人员,各有所司;越俎代庖,法所不容。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我们这裡讲究责任制,不该你做的事就犯不着越俎代庖。
    你既然不是班长,就不要越俎代庖,做他要做的事情。
    副总统恶毒地回答道,“那么,也许现在是我们越俎代庖时候了。”。

    汉字详情

    yuè [yue]
    部首: 716
    笔画: 12
    五笔: FHA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OIV
    四角: 4380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戉( yuè)声。本义:经过,越过)

    (2) 同本义

    越,度也。——《说文》

    越,渡也。——《广雅》

    越十七扼。——《吕氏春秋·长攻》

    越陌度阡。——曹操《短歌行》

    崖可越焉?——《楚辞·天问》

    越天都之胁。——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予越其右。

    越长城之限。——清· 姚鼐《登泰山记》

    越中岭。

    (3) 又如:越位;越度(跨越);越绝(越过,度过);越陌度阡(穿过田间小路);越冬(过冬)

    (4) 超越,跃过

    戒勿越。——《礼记·曲礼》

    如今敕令吾,不越一家,搜捉太子并胡嵩。——《武王伐纣平话》

    (5) 又如:越墙而逃;越级升迁;越先(超过,超越)

    (6) 超过;超出

    越职逾法,以取名誉。——《汉书·宣帝纪》

    必使为善者不越月逾时而得其赏。——柳宗元《断刑论下》

    (7) 又如:越礼(不守礼规;超越礼仪范围);越次(越出位次;越出序列);越职;越分(超过本分);越俎(比喻逾越自己的职分而代人做事);越规(超越规范)

    (8) 传播,宣扬

    使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9) 失坠;坠落

    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书·盘庚中》

    (10) 飘散;散失 。如:越香(散发的香气);越气(犹清香);越裂(散失;消散)

    (11) 劫夺,抢劫

    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书·康诰》

    (12) 又如:越货(抢劫财物)

    (13) 及、到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副词

    (1) 愈…愈… 。如:越盘水越深(喻指迷不悟,越陷越深);越搀越醉(越扶越醉。酒醉的人若有人搀扶,醉意会更浓。比喻乘有人帮忙或劝说时,越发胡作非为);跳得越高,摔得越惨;真理越辩越明

    (2) 愈加 。如:越性(更加);越寂寂(十分寂静);越法(更加)

    (3) 〈助〉 无义

    越,于也。於也。——《广韵》

    越至于今。——《书·微子》

    越其罔有黍稷。——《书·盘庚上》

    越兹丽刑。——《书·吕刑》

    英文翻译

    exceed, go beyond; the more ...

    方言集汇

    ◎ 粤语:jyu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t8 (ze1) [陆丰腔] jat8 [沙头角腔] jet8 [东莞腔] jet8 [宝安腔] jet8 [梅县腔] jat8 [客语拼音字汇] yad6 [客英字典] jet8 [台湾四县腔] jet8 (je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王伐月合入聲合口三等yat/hvatĭwɐt
    [zu]
    部首: 220
    笔画: 9
    五笔: WWEG
    五行:
    仓颉: OOBM
    四角: 878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兼形声。小篆字形。《说文》“从半肉在且上。”且,祭祀所用的礼器。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2) 同本义

    为俎孔硕。——《诗·小雅·楚茨》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左传·隐公五年》

    祭操俎。——《山海经·海外西经》

    俎豆之事。——《论语·卫灵公》

    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3) 又如:俎几(俎形如几,故称。古代祭祀、燕飨时所用的礼器);俎拒(俎足中央的横木);俎味(祭祀用食品)

    (4) 古代割肉用的砧板。多木制,也有青铜铸的,大方形,两端有足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俎,切肉的砧板。)——《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

    chopping board or block; painted

    方言集汇

    ◎ 粤语:zo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u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cih1 [海陆丰腔] zu3 cu3 [台湾四县腔] zu3 cu3
    ◎ 潮州话:z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側吕上聲開口三等criox/trvv
    dài [dai]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P
    四角: 23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人,弋( )声。本义:更迭,代替)

    (2) 同本义

    代,更也。凡以此易彼,以后续前,皆曰代。——《说文》

    县壶以代哭者。——《周礼·挈壶氏》

    与君代兴。——《左传·昭公十二年》。注:“更也。”

    使子父代处。——《国语·晋语》。注:“更也。”

    岁代处,故曰代田。——《汉书·食货志》。注:“易也。”

    韩地代相干也。——《汉书·地理志》

    四时迭代。——张衡《东京赋》

    转相攻伐,代为雌雄。——《汉书·刑法志》

    日月迭炤,四时代御。——《荀子·天论》

    孝成王使 括( 赵括)代 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逆夷更觉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代求解免。——《广州军务记》

    (3) 又如:代比(代人接受惩罚);代茶(以茶代物,自谦微薄);代馆(代理教书);代运(代替运行);代力(代为劳作)

    (4) 把活计接到家里做 。如:代洗衣服;代饭(搭伙吃饭)

    (5) 托转达 。如:请代我们向所有的朋友问好

    名词

    (1) 父子相继为“代”、“世代”

    代,世也。——《后汉书·窦何传》注

    五代,谓唐虞夏殷周也。——《后汉书·王符传》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汉家 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王维《李陵咏》

    (2) (这个意义唐以前写作“世”,唐人为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将“世”写成“代”,后人一直沿用)

    (3) 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年代

    未知始自何年,更不知止于何代。——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古代的雕刻

    (5) 时代,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期 。如:当代

    (6) 朝代

    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唐代

    (8) 特指五个主要地质分代 。如:古生代

    (9) ∶代词的省称

    (10) 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搏跳动时出现较长的停歇现象

    英文翻译

    replace, replacement (of person or generation >); era, gen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oi6
    ◎ 客家话:[陆丰腔] toi6 [梅县腔] toi5 [东莞腔] toi3 [客英字典] toi5 [宝安腔] toi3 [沙头角腔] toi5 [台湾四县腔] toi5 [海陆丰腔] toi6 [客语拼音字汇] toi4
    ◎ 潮州话:toi3 (thòi) do7(t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九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耐去聲開口一等dʰɒidaih/doy
    páo [pao]
    部首: 314
    笔画: 8
    五笔: YQNV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PRU
    四角: 00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 yǎn),包声。广,表示房屋。本义:厨房)

    (2) 同本义

    庖,厨也。——《说文》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车攻》

    庖有肥肉。——《孟子·梁惠王上》

    客逾庖而宴。——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庖鼎(厨房里烹调的器具);庖厨(厨房);庖屋(厨房);庖宰(受宰于厨房);庖突(厨房的烟囱);庖廪(厨房和粮仓)

    (4) 厨师

    良庖岁更刀。——《庄子·养生主》

    (5) 又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三为充君之庖。——《礼记·王制》

    (6) 又如:庖人(周礼官名。天官之属,掌膳食。泛指厨师);庖正(掌理膳食的长官);庖丁解牛(喻神妙的技艺的典型);庖宰(庖厨。厨工);庖阎(厨工和守门人)

    动词

    (1) 烹调

    东坡以烹龙庖凤之手。—— 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

    (2) 又如:庖馔(烹调);庖脍(指脍、炙佳肴);庖霜(细切的鱼肉片。因色白如霜,故称);庖膳(膳食);庖炙(烧烤肉);庖正(掌管饮食官);庖羞(喻执政之臣)

    英文翻译

    kitchen; cooking, cuisine

    方言集汇

    ◎ 粤语:paa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au2 [台湾四县腔] pau2 [梅县腔] pau2 [海陆丰腔] pau2 [客语拼音字汇] pau2 po2 [宝安腔] pau2
    ◎ 潮州话:颇欧5(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交平聲開口二等brau/beaubʰ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