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货

qǐ huò [ qi huo]
繁体 起貨
注音 ㄑ一ˇ ㄏㄨㄛ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起货 qǐhuò

(1) 从仓库 取货

take goods (from a warehouse)

词语解释

  1. 发货;起运货物。

    《歧路灯》第七四回:“ 王隆吉 道:‘即如你舅,如今有信来,説 苏州 起货,前五日要到 汴梁 。’”

  2. 卸货;把货物从船中搬运上岸。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即刻连夜开夜工起货,只怕到天亮也起完了。” 沈从文 《边城》:“或靠在临河窗口上看水手起货。” 张恨水 《八十一梦·第八梦》:“到了岸,立刻要起货到堆栈里去。”

  3. 提取货物。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补骗子》:“居停谓 徐 曰:‘予起货去,汝留此。’”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 朱延年 说 香港 到了一批押汇货色,要付三千万现款才好起货。”

引证解释

⒈ 发货;起运货物。

《歧路灯》第七四回:“王隆吉道:‘即如你舅,如今有信来,説苏州起货,前五日要到汴梁。’”

⒉ 卸货;把货物从船中搬运上岸。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即刻连夜开夜工起货,只怕到天亮也起完了。”
沈从文《边城》:“或靠在临河窗口上看水手起货。”
张恨水《八十一梦·第八梦》:“到了岸,立刻要起货到堆栈里去。”

⒊ 提取货物。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补骗子》:“居停谓徐曰:‘予起货去,汝留此。’”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朱延年说香港到了一批押汇货色,要付三千万现款才好起货。”

起货的国语词典

卸货。

如:「船上的水手正在起货。」

起货的网络释义

起货

  • 起货:汉语词语
  • 起货:应用软件
  • 起货 (汉语词语)

  • 起货是汉语词语,拼音qǐ huò,是指卸货,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在特殊的行业中这个词也有着不同的含义,翡翠传统行业中,起货作为行业专业术语,泛指翡翠进行抛光、加工等工艺加工至成品的过程。
  • 起货造句

    开舱盖的方法不令人满足,起货设备传动轮弯头在开舱时不穿过吊杆,原由于使用吊杆不安全。
    苗木现场看苗起货、速度快、苗圃场备有专业取苗队,保证苗木在挖出后土球大且包装扎实,无损坏,提供长期技术支持,以保证您所购苗木的成活率。
    制成和加工的钮扣颜色、花纹、光度、造型都会有很好的质量保证,起货快捷。
    我们所有绞车手都训练有素,能熟练操作起货机。
    质量保证、起货快捷、价格合理…欢迎来样定做。
    公司具有品种多、功能全、起货快的特点。
    公司起货快捷,交货及时,技术力量雄厚,检测设备齐全,生产历史悠久。
    质量保证,起货快捷,欢迎惠顾!
    使产品自然流畅,美观大方,别具一格,品种繁多,起货快,数量不限,可按贵司要求设计定做。
    本厂有生产五金模具、塑料模具十多年经验,一直从事新产品开发,起货快,质量好,欢迎广大客户前来洽谈订货或来样订做。
    如锚机、绞盘机及绞盘等,也可作操作不频繁的起货机的动力。
    见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被追男子顺手抄起货摊上两把菜刀,慌不择路冲进旁边一间商铺内,并沿屋尽头的楼梯几步窜上阁楼。
    一直以“质量优,价格廉,起货快,”为原则。抱着“信誉第一,品质第一”的准则,为客户创造等价值超值的服务!
    福州市闽侯县祥谦镇兰圃高速出口处,发生一起货车与挂车追尾事故,造成货车内的两名男子受伤并被困在驾驶室内。
    本公司产品起货快捷,质量稳定可靠,售后服务到位,深受广大客户的信赖与赞誉。
    我公司以起货快、质量好。
    本厂视质量为生命,顾客的要求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保证做到起货快捷,价格合理。
    “冠美”超薄灯箱以工艺好、产品质量保证、价格实惠、起货快,已成为国内外受欢迎知名品牌。

    汉字详情

    [qi]
    部首: 716
    笔画: 10
    五笔: FH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ORU
    四角: 47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2) 同本义

    起,能立也。——《说文》

    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载起载行。——《诗·小雅·沔水》

    请业则起。——《礼记·曲礼》

    子墨子起。——《墨子·公输》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夫起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妇亦起大呼。

    (4) 又如:起在(起来);起舞(起身而舞。欢欣的样子);起坐(起立与坐下);起谢(起立谢过)

    (5) 起床

    起视四境。——宋· 苏洵《六国论》

    不敢同卧起。——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起去(指起床);起炕(起床)

    (7) 产生;发生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陈寿《隆中对》

    夫齁声起。——《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8) 又

    火起。

    起于远近之比例。——蔡元培《图画》

    十日而变已起。——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9) 又如:起骒(驴、马发情);起病(生病);起楞(一楞楞高起);起念(产生某种想法)

    (10) 开始;开端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11) 又

    项伯亦拔剑起舞。

    语从何起。——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起末(始末);起票(起码);起为头(开头);起工(动工;开工)

    (13) 源起;起因于

    辛苦遭逢起一径。——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

    (14) 又如:起首(发端;原由);起倒(说头;缘由);起本(起因;由来)

    (15) 治愈;病愈。亦谓复苏 。如:起病(庆贺病愈);起死(使病笃者复活);起禾(使禾苗直立复苏)

    (16) 起身,动起来,采取行动

    广起。——《史记·陈涉世家》

    惊起一滩鸥鹭。——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君起以伸其愤。——张溥《五人墓碑记》

    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7) 又如:起车(把货物装车,起程出发);起押(押解上路);起马(骑马动身启程);起征(出征)

    (18) 起义,起事,闹事

    并举而争起。——汉· 贾谊《论积贮疏》

    并起而亡秦族。—— 汉· 贾谊《过秦论上》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王起师于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发也。”

    英、 霍山师大起。——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9) 又

    起兵不克。

    (20) 又如:起点(点兵);起碇(借指军队开拔);起首(起事)

    (21) 隆起,凸起,耸立

    执图诣寺,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峰片片夹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2) 又

    石块丛起。

    (23) 草拟

    这讣帖底稿,是那个起的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4) 使疏松

    春锄,起地;夏为锄草。——《种谷》。石声汉校释:“起,使土疏松。”

    (25) 扶持

    世相起也。——《国语》。韦昭注:“起,扶持也。”

    (26) 取

    先在府县起了文书。——《镜花缘》

    (27) 兴建;建造 。如:起屋(建造房屋);起造(建造);起冢(营造坟墓);起楼(造楼)

    (28) 征收;征召 。如:起差(征派);起集(征集);起动(征用)

    (29) 使死者复活 。如:起尸(使死人复活);起生(死而复生)

    (30) 举用 。如:起废(重新振兴已被废弃的事物)

    (31) 启发 。如:起予(能启发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指启发他人)

    (32) 离开;除去 。如:起油(除油);起钉子(拔除钉子)

    (33) 开启,张开 。如:起齿(张唇露齿;开口);起张(张开;掀开)

    (34) 搬运 。如:起驳(起拨。用驳船将货物运到岸上)

    (35) 出身

    应元起掾吏。——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量词

    (1) 群;组 。如:一起客人;又一起乱兵

    (2) 批 。如:分两起出发

    (3) 次,回 。如:同样的事情,一天发生数起;第二起

    (4) 病例;案例 。如:两起大脑炎;五起离婚案

    介词

    放在时间或处所词的前面,表示始点,相当于“从”、“自”、“由” 。如:起这儿剪下来;我起北京来

    副词

    (1) 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跃起持之哭。——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拿起雨伞就走;抬起头来一看;唱起歌,跳起舞

    (3)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得”连用,表示能或不能经受住,够或不够标准 。如:看得起;看不起;买得起,买不起;经不起考验

    英文翻译

    rise, stand up; go up; begin

    方言集汇

    ◎ 粤语:h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3 ki3 [客英字典] hi3 ki3 [台湾四县腔] hi3 ki3 [东莞腔] hi3 [沙头角腔] hi3 ki3 [宝安腔] hi3 [陆丰腔] hi3 [梅县腔] hi3 [客语拼音字汇] hi3
    ◎ 潮州话: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墟里上聲開口三等kʰĭəkhix/qiio
    huò [huo]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WXM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PBO
    四角: 248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2)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货,财也。——《说文》

    二曰货。——《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司货。——《礼记·曲礼》

    多货则伤于德。——《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患货之不足。

    而货财寡。——《韩非子·五蠹》

    贪于财货。——《史记·项羽本纪》

    治行则货积。——《商君书·立本》

    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货儿(货郎);货易(即贸易);货财(财物);货贿(金玉布帛,即财物)

    (4) 钱币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易·系辞下》

    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宋书·刘秀之传》

    (5) 又如:货布(古代钱币名。王莽时所铸。又泛指货币);货贝(古代用贝壳作的货币);货法(货币流通的法令);货泉(王莽时货币名。亦指货币的通称)

    (6) 货物,具有经济用途或者能满足经济上的某种需要的东西 。如:百货;送货上门;上等货;货真价实;货全部合格;发货;到货;卸货;装货;货包(货物包裹)

    (7) 对人的贬称(多为詈语或玩笑语) 。如:蠢货;宝货;货头(货色,东西。多用于对人蔑称)

    动词

    (1) 买进,卖出

    所货西洋珠。——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货卖(出售);货卜(卖卜;卖卦);货畚(售畚箕);货与(卖给;效力);货产(典卖财产)

    (3) 贿赂

    曹伯之竖侯鑐货筮史。——《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货贿(以财物贿赂官吏);货求(谓受贿);货赂(贿赂);货遗(贿赂)

    (5) 购买 。如:货取(买进);货买(购买,采购);货籴(买进谷物)

    英文翻译

    goods, commodities, products

    方言集汇

    ◎ 粤语:fo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