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龙爪

chì lóng zhǎo [ chi long zhao]
繁体 赤龍爪
注音 ㄔˋ ㄌㄨㄥˊ ㄓㄠˇ

词语释义

白棘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白棘》。

词语解释

  1. 白棘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白棘》。

引证解释

⒈ 白棘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白棘》。

赤龙爪的网络释义

赤龙爪

  • 赤龙爪:汉语词组
  • 赤龙爪:含笑属栽培品种
  • 赤龙爪 (汉语词组)

  • chì lóng zhǎo ㄔㄧˋ ㄌㄨㄙˊ ㄓㄠˇ
  • 赤龙爪(赤龙爪)
  • 白棘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白棘》。
  • 汉字详情

    chì [chi]
    部首: 703
    笔画: 7
    五笔: F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GLNC
    四角: 402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2) 同本义

    赤,南方色也。——《说文》

    赤者,火色也。——《书·洪范·五行传》

    其色赤。——《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

    赤刀。——《书·顾命》。郑注:“ 武王诛 纣时刀赤为饰。”

    色赤椒好。——《齐民要术·种椒》

    困于赤绂。——《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的泥土)

    (3) 忠诚;真纯

    推赤心于天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4) 又如:赤心(忠心);赤衷(赤诚的心意);赤情(真诚的心意)

    (5) 裸露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唐· 韩愈《山石诗》

    (6) 又如:赤剥(光身子);赤巴巴(赤裸裸;毫无掩饰);赤脚大罗仙(传说中得道的李君);赤条精光(全身赤裸)

    (7) 空;尽;一无所有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韩非子·十过》

    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

    (8) 又如:赤淋淋(赤条条,一丝不挂);赤白白(一无所有);赤洒洒(形容无牵无挂)

    名词

    (1) 古以赤为南方之色,后因以赤指南方 。如:赤帝(神话中的南方之神。代指汉高祖刘邦);赤方(指南方);赤位(指南方);赤天(南方的天)

    (2) 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火色赤,后因以借指汉朝 。如:赤德(指汉朝的气运)

    (3) “赤子”的简称。指婴儿 。如:赤襁(指婴孩);赤子苍头(泛指老人小孩。苍头:原指老仆,此指老人)

    (4) 指鲜血 。如:赤津津(鲜血渗流的样子);赤臭(血污腐臭之气)

    (5) 共产党

    这里现亦大讨其赤,中大学生被捕者有四十余人。——鲁迅《书信·致李霁野》

    动词

    (1) 除掉,诛灭

    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聊斋志异·小翠》

    (2) 又如:赤族(诛灭全族);赤诛(诛杀)

    英文翻译

    red; communist, 'red'; bare

    方言集汇

    ◎ 粤语:cek3 cik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k7 [梅县腔] chak7 [海陆丰腔] chak7 [客英字典] chak7 [台湾四县腔] cak7 [陆丰腔] chak7 [东莞腔] cak7 [宝安腔] cak7 [客语拼音字汇] cag5
    ◎ 潮州话:c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昌石昔開入聲開口三等chjek/tcektɕʰĭɛk
    lóng [long]
    部首: 508
    笔画: 5
    五笔: D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KP
    四角: 430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宋本广韵

    zhǎo,zhuǎ [zhao,zhua]
    部首: 448
    笔画: 4
    五笔: RHY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LO
    四角: 72230

    详细解释

    zhǎo

    名词

    (1) (象形。按甲骨文和小篆字形,“又”是手,两点表手爪甲形。本义:人的指甲、趾甲)

    (2) 同本义

    爪,人之指叉或亦通作爪。——《六书故》

    (3) 又如:爪甲(指或趾前的角质硬壳);爪翦(修剪手指甲或脚趾甲)

    (4) 鸟兽的脚趾

    蚓无爪牙之利。——《荀子·劝学》

    虫已在爪下。——《聊斋志异·促织》

    鳞爪飞扬。——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虎爪;猫爪;前爪;张牙舞爪;鹰爪;爪嘴(鸟类的爪和嘴);爪吻(鸷禽猛兽的爪和嘴。喻帮凶)

    (6) 像爪的东西 。如:铁锚四爪皆折;棘爪、掣爪或制动爪

    动词

    (1) 抓,搔

    爪其肤以验其生柘。——唐·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2) 剪指甲或趾甲

    小臣爪足。——《礼记·丧大记》

    (3) 又如:爪足(剪脚趾甲);爪手翦须(修剪手指甲和胡须);爪翦(修剪手指甲和脚趾甲)

    (4) 另见 zhuǎ

    zhuǎ

    名词

    (1) 鸟兽的脚爪 。多用于口语

    (2) 另见 zhǎo

    英文翻译

    claw, nail, talon; animal feet

    方言集汇

    ◎ 粤语:zaau2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u3 [沙头角腔] zau3 [客英字典] zau3 [台湾四县腔] zau3 [梅县腔] zau3 [宝安腔] zau3 [陆丰腔] zau3 [东莞腔] zau3 [海陆丰腔] zau3 [梅县腔] z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一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側絞上聲開口二等craux/travʧ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