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马

chì mǎ [ chi ma]
繁体 赤馬
注音 ㄔˋ ㄇㄚˇ

词语释义

红色的马。 一种轻快的船。 '赤马劫'的简称。

词语解释

  1. 红色的马。

    《晋书·刘曜载记》:“ 曜 将战,饮酒数斗,尝乘赤马,无故跼顿,乃乘小马。”《北史·王晧传》:“尝从 文宣 北征,乘赤马,旦蒙霜气,遂不復识。”

  2. 一种轻快的船。

    《释名·释船》:“轻疾者曰赤马舟,其体正赤,疾如马也。” 晋 崔豹 《古今注·杂注》:“ 孙权 时名舸为赤马,言如马之走陆也。” 唐 韩翃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诗:“ 楚 竹青阳路, 吴 江赤马船。”

  3. “赤马劫”的简称。

    元 袁桷 《张虚靖圜庵扁曰归鹤次韵》:“红羊赤马悲沧海,白虎苍龙儼大庭。”参见“ 赤马劫 ”。

引证解释

⒈ 红色的马。

《晋书·刘曜载记》:“曜将战,饮酒数斗,尝乘赤马,无故跼顿,乃乘小马。”
《北史·王晧传》:“尝从文宣北征,乘赤马,旦蒙霜气,遂不復识。”

⒉ 一种轻快的船。

《释名·释船》:“轻疾者曰赤马舟,其体正赤,疾如马也。”
晋崔豹《古今注·杂注》:“孙权时名舸为赤马,言如马之走陆也。”
唐韩翃《赠别韦兵曹归池州》诗:“楚竹青阳路, 吴江赤马船。”

⒊ “赤马劫”的简称。参见“赤马劫”。

元袁桷《张虚靖圜庵扁曰归鹤次韵》:“红羊赤马悲沧海,白虎苍龙儼大庭。”

赤马的网络释义

赤马

  • 赤马,拼音chì mǎ,意思是红色的马。
  • 赤马造句

    指挥两阵者,立于阵中,身系红袍,一手执御马金鞭,一手执红、黄、蓝、白四旗,跨朱缨赤马。
    赤马山铜矿系中厚以上矿体,上盘中等稳固采用浅眼留矿法开采时,贫化损失大,采矿强度低,难以适应当前生产要求。
    “我亦古稀年,生逢赤马劫尘,遑云四豆;天如早灭日,直到黄龙痛饮,再补一杯。
    《释名》曰轻疾者曰赤马舟,其体正赤,疾如马也。
    月水不通,心腹滞闷,四肢疼痛,用赤马肝一片炙研,每食前热酒调服一钱,通乃止。
    讷申策骑猛扑,砍断努尔哈赤马鞭,努尔哈赤拨转马头,奋力挥刀,将讷申后背砍为两段;又转身回射,巴穆尼中箭落马毙命,追兵也因之惊怯呆立。

    汉字详情

    chì [chi]
    部首: 703
    笔画: 7
    五笔: F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GLNC
    四角: 402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2) 同本义

    赤,南方色也。——《说文》

    赤者,火色也。——《书·洪范·五行传》

    其色赤。——《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

    赤刀。——《书·顾命》。郑注:“ 武王诛 纣时刀赤为饰。”

    色赤椒好。——《齐民要术·种椒》

    困于赤绂。——《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的泥土)

    (3) 忠诚;真纯

    推赤心于天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4) 又如:赤心(忠心);赤衷(赤诚的心意);赤情(真诚的心意)

    (5) 裸露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唐· 韩愈《山石诗》

    (6) 又如:赤剥(光身子);赤巴巴(赤裸裸;毫无掩饰);赤脚大罗仙(传说中得道的李君);赤条精光(全身赤裸)

    (7) 空;尽;一无所有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韩非子·十过》

    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

    (8) 又如:赤淋淋(赤条条,一丝不挂);赤白白(一无所有);赤洒洒(形容无牵无挂)

    名词

    (1) 古以赤为南方之色,后因以赤指南方 。如:赤帝(神话中的南方之神。代指汉高祖刘邦);赤方(指南方);赤位(指南方);赤天(南方的天)

    (2) 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火色赤,后因以借指汉朝 。如:赤德(指汉朝的气运)

    (3) “赤子”的简称。指婴儿 。如:赤襁(指婴孩);赤子苍头(泛指老人小孩。苍头:原指老仆,此指老人)

    (4) 指鲜血 。如:赤津津(鲜血渗流的样子);赤臭(血污腐臭之气)

    (5) 共产党

    这里现亦大讨其赤,中大学生被捕者有四十余人。——鲁迅《书信·致李霁野》

    动词

    (1) 除掉,诛灭

    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聊斋志异·小翠》

    (2) 又如:赤族(诛灭全族);赤诛(诛杀)

    英文翻译

    red; communist, 'red'; bare

    方言集汇

    ◎ 粤语:cek3 cik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k7 [梅县腔] chak7 [海陆丰腔] chak7 [客英字典] chak7 [台湾四县腔] cak7 [陆丰腔] chak7 [东莞腔] cak7 [宝安腔] cak7 [客语拼音字汇] cag5
    ◎ 潮州话:c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昌石昔開入聲開口三等chjek/tcektɕʰĭɛk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