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草

chì cǎo [ chi cao]
注音 ㄔˋ ㄘㄠˇ

词语释义

一种红色的草,可作染料。古代亦称朱草,方士附会为瑞草。

词语解释

  1. 一种红色的草,可作染料。古代亦称朱草,方士附会为瑞草。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朱草者,赤草也,可以染絳,别尊卑也。”《后汉书·曹褒传》:“甘露宵降,嘉穀滋生,赤草之类,纪於史官。” 李贤 注:“赤草,即朱草也。《大戴礼》曰:‘朱草日生一叶,至十五日,十六日落一叶,周而復始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如红有‘淮安红’,本 苏州 赤草所染, 淮安 湖嘴布肆专鬻此种,故得名。”

引证解释

⒈ 一种红色的草,可作染料。古代亦称朱草,方士附会为瑞草。

汉班固《白虎通·封禅》:“朱草者,赤草也,可以染絳,别尊卑也。”
《后汉书·曹褒传》:“甘露宵降,嘉穀滋生,赤草之类,纪於史官。”
李贤注:“赤草,即朱草也。 《大戴礼》曰:‘朱草日生一叶,至十五日,十六日落一叶,周而復始也。’”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如红有‘淮安红’,本苏州赤草所染, 淮安湖嘴布肆专鬻此种,故得名。”

赤草的网络释义

赤草 (历史地名)

  • 赤草,历史地名。广东省鹤山市雅瑶镇南靖村委会辖村,含赤草旧村、大富里、竹园里。另有植物名,赤草一种红色的草,可作染料。
  • 汉字详情

    chì [chi]
    部首: 703
    笔画: 7
    五笔: F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GLNC
    四角: 402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2) 同本义

    赤,南方色也。——《说文》

    赤者,火色也。——《书·洪范·五行传》

    其色赤。——《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

    赤刀。——《书·顾命》。郑注:“ 武王诛 纣时刀赤为饰。”

    色赤椒好。——《齐民要术·种椒》

    困于赤绂。——《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的泥土)

    (3) 忠诚;真纯

    推赤心于天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4) 又如:赤心(忠心);赤衷(赤诚的心意);赤情(真诚的心意)

    (5) 裸露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唐· 韩愈《山石诗》

    (6) 又如:赤剥(光身子);赤巴巴(赤裸裸;毫无掩饰);赤脚大罗仙(传说中得道的李君);赤条精光(全身赤裸)

    (7) 空;尽;一无所有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韩非子·十过》

    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

    (8) 又如:赤淋淋(赤条条,一丝不挂);赤白白(一无所有);赤洒洒(形容无牵无挂)

    名词

    (1) 古以赤为南方之色,后因以赤指南方 。如:赤帝(神话中的南方之神。代指汉高祖刘邦);赤方(指南方);赤位(指南方);赤天(南方的天)

    (2) 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火色赤,后因以借指汉朝 。如:赤德(指汉朝的气运)

    (3) “赤子”的简称。指婴儿 。如:赤襁(指婴孩);赤子苍头(泛指老人小孩。苍头:原指老仆,此指老人)

    (4) 指鲜血 。如:赤津津(鲜血渗流的样子);赤臭(血污腐臭之气)

    (5) 共产党

    这里现亦大讨其赤,中大学生被捕者有四十余人。——鲁迅《书信·致李霁野》

    动词

    (1) 除掉,诛灭

    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聊斋志异·小翠》

    (2) 又如:赤族(诛灭全族);赤诛(诛杀)

    英文翻译

    red; communist, 'red'; bare

    方言集汇

    ◎ 粤语:cek3 cik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k7 [梅县腔] chak7 [海陆丰腔] chak7 [客英字典] chak7 [台湾四县腔] cak7 [陆丰腔] chak7 [东莞腔] cak7 [宝安腔] cak7 [客语拼音字汇] cag5
    ◎ 潮州话:c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昌石昔開入聲開口三等chjek/tcektɕʰĭɛk
    cǎo [cao]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AJ
    四角: 444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形容词

    (1) 粗糙;粗劣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如:草蹙(匆促)

    动词

    (1) 割草,除草 。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名词

    雌马 。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英文翻译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方言集汇

    ◎ 粤语:co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3 co3 [台湾四县腔] co3 cau3 [陆丰腔] co3 [海陆丰腔] co3 cau3 [客英字典] cau3 [宝安腔] cau3 [东莞腔] cau3 [梅县腔] cau3
    ◎ 潮州话:cau2 c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采老上聲開口一等tsʰɑuchaux/cav

    赤草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