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泼泼

chì pō pō [ chi po po]
繁体 赤潑潑
注音 ㄔˋ ㄆㄛ ㄆㄛ

词语释义

谓心中一无牵挂。

词语解释

  1. 谓心中一无牵挂。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四折:“上不见有贤圣,下不见有凡愚,外不见有是非,内不见有自己,浄裸裸,赤泼泼,一念不生,桶底则脱,岂不是心空也。”

引证解释

⒈ 谓心中一无牵挂。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四折:“上不见有贤圣,下不见有凡愚,外不见有是非,内不见有自己,浄裸裸,赤泼泼,一念不生,桶底则脱,岂不是心空也。”

赤泼泼的网络释义

赤泼泼

  • 赤泼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ì pō pō,是指心中一无牵挂。
  • 汉字详情

    chì [chi]
    部首: 703
    笔画: 7
    五笔: F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GLNC
    四角: 402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2) 同本义

    赤,南方色也。——《说文》

    赤者,火色也。——《书·洪范·五行传》

    其色赤。——《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

    赤刀。——《书·顾命》。郑注:“ 武王诛 纣时刀赤为饰。”

    色赤椒好。——《齐民要术·种椒》

    困于赤绂。——《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的泥土)

    (3) 忠诚;真纯

    推赤心于天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4) 又如:赤心(忠心);赤衷(赤诚的心意);赤情(真诚的心意)

    (5) 裸露

    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唐· 韩愈《山石诗》

    (6) 又如:赤剥(光身子);赤巴巴(赤裸裸;毫无掩饰);赤脚大罗仙(传说中得道的李君);赤条精光(全身赤裸)

    (7) 空;尽;一无所有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韩非子·十过》

    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

    (8) 又如:赤淋淋(赤条条,一丝不挂);赤白白(一无所有);赤洒洒(形容无牵无挂)

    名词

    (1) 古以赤为南方之色,后因以赤指南方 。如:赤帝(神话中的南方之神。代指汉高祖刘邦);赤方(指南方);赤位(指南方);赤天(南方的天)

    (2) 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火色赤,后因以借指汉朝 。如:赤德(指汉朝的气运)

    (3) “赤子”的简称。指婴儿 。如:赤襁(指婴孩);赤子苍头(泛指老人小孩。苍头:原指老仆,此指老人)

    (4) 指鲜血 。如:赤津津(鲜血渗流的样子);赤臭(血污腐臭之气)

    (5) 共产党

    这里现亦大讨其赤,中大学生被捕者有四十余人。——鲁迅《书信·致李霁野》

    动词

    (1) 除掉,诛灭

    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聊斋志异·小翠》

    (2) 又如:赤族(诛灭全族);赤诛(诛杀)

    英文翻译

    red; communist, 'red'; bare

    方言集汇

    ◎ 粤语:cek3 cik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k7 [梅县腔] chak7 [海陆丰腔] chak7 [客英字典] chak7 [台湾四县腔] cak7 [陆丰腔] chak7 [东莞腔] cak7 [宝安腔] cak7 [客语拼音字汇] cag5
    ◎ 潮州话:c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昌石昔開入聲開口三等chjek/tcektɕʰĭɛk
    [po]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NTY
    五行:
    仓颉: EIVE
    四角: 33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发声。本义:水漏出。见《玉篇》。用力向外倒或洒)

    (2) 同本义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泼丢泼养(像泼脏水那样去养育小儿,指让小儿风里吹,泥里滚,反能养大);泼撒(花钱大手大脚);泼水难收(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泼污水(比喻对人或对事进行诬蔑和打击);泼油救火(用油去扑灭火焰。比喻使用的方法不对头,不仅于事无补,反使情况更加严重);泼散(泼撒;用水冲击物体)

    (4) 泡

    唤老婢泼出一盏热腾腾的茶,将托盘托将出来。——《警世通言》

    (5) 淹死

    至有不识水性深浅者,学弄潮,多有被泼了去,坏了性命。——《警世通言》

    形容词

    (1) 凶悍,蛮横,耍赖

    那泼贱贼也敢来这里害我!——《水浒传》

    (2) 又如:泼贱(蛮横卑贱的人);泼恶(蛮横;凶恶);泼做(蛮干);泼婆娘(凶悍的妇人);泼娼根(贱婊子);泼声厉言(泼辣的声音,严厉的语言);泼恶(蛮横凶狠)

    (3) 讨厌,恶劣;无赖;可恶

    腌臢打脊泼才,叫你认得洒家。——《水浒传》

    (4) 又如:泼才(蛮横不讲理的家伙);泼脚子货(蛮横不讲理的人);泼物(坏蛋;泼皮);泼言语(流氓言语;污秽的话);泼辣货(直率疯癫无拘束的女子)

    (5) 不正,不良 。元曲中常用做贬词或谦词。如:泼烟花(骂妓女的话。臭婊子);泼材料(坏坯子);泼男女(坏东西;不讲理的人)

    (6) 谦词;贬词。贱;穷苦 。如:穷身泼命;穷亲泼故;泼家什;泼残生(苦命人)

    (7) 漫。“泼天”形容极大 。如:口称泼天冤枉;泼天家私(形容极其富有的家产);泼天关(跟天一般大);泼天本事

    英文翻译

    pour, splash, water, sprinkle

    方言集汇

    ◎ 粤语:put3
    ◎ 潮州话:puah4(phuh) puag4(phuak)[潮州]puêg4

    宋本广韵

    [po]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NTY
    五行:
    仓颉: EIVE
    四角: 33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发声。本义:水漏出。见《玉篇》。用力向外倒或洒)

    (2) 同本义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泼丢泼养(像泼脏水那样去养育小儿,指让小儿风里吹,泥里滚,反能养大);泼撒(花钱大手大脚);泼水难收(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泼污水(比喻对人或对事进行诬蔑和打击);泼油救火(用油去扑灭火焰。比喻使用的方法不对头,不仅于事无补,反使情况更加严重);泼散(泼撒;用水冲击物体)

    (4) 泡

    唤老婢泼出一盏热腾腾的茶,将托盘托将出来。——《警世通言》

    (5) 淹死

    至有不识水性深浅者,学弄潮,多有被泼了去,坏了性命。——《警世通言》

    形容词

    (1) 凶悍,蛮横,耍赖

    那泼贱贼也敢来这里害我!——《水浒传》

    (2) 又如:泼贱(蛮横卑贱的人);泼恶(蛮横;凶恶);泼做(蛮干);泼婆娘(凶悍的妇人);泼娼根(贱婊子);泼声厉言(泼辣的声音,严厉的语言);泼恶(蛮横凶狠)

    (3) 讨厌,恶劣;无赖;可恶

    腌臢打脊泼才,叫你认得洒家。——《水浒传》

    (4) 又如:泼才(蛮横不讲理的家伙);泼脚子货(蛮横不讲理的人);泼物(坏蛋;泼皮);泼言语(流氓言语;污秽的话);泼辣货(直率疯癫无拘束的女子)

    (5) 不正,不良 。元曲中常用做贬词或谦词。如:泼烟花(骂妓女的话。臭婊子);泼材料(坏坯子);泼男女(坏东西;不讲理的人)

    (6) 谦词;贬词。贱;穷苦 。如:穷身泼命;穷亲泼故;泼家什;泼残生(苦命人)

    (7) 漫。“泼天”形容极大 。如:口称泼天冤枉;泼天家私(形容极其富有的家产);泼天关(跟天一般大);泼天本事

    英文翻译

    pour, splash, water, sprinkle

    方言集汇

    ◎ 粤语:put3
    ◎ 潮州话:puah4(phuh) puag4(phuak)[潮州]puê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