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答

zèng dá [ zeng da]
繁体 贈答
注音 ㄗㄥˋ ㄉㄚˊ

词语释义

赠答 zèngdá

(1) 互赠礼物、诗歌等

present each other with gifts, poems, etc.

词语解释

  1. 谓以诗文互相赠送酬答。

    《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时有 贺徽 者美色,妃要之於 普贤尼寺 ,书白角枕为诗相赠答。”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古人赠答,多相勉之词。”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稍后 李陵 与 苏武 赠答,亦为五言。”

引证解释

⒈ 谓以诗文互相赠送酬答。

《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时有贺徽者美色,妃要之於普贤尼寺,书白角枕为诗相赠答。”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古人赠答,多相勉之词。”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稍后李陵与苏武赠答,亦为五言。”

赠答的国语词典

相互酬赠答谢。

赠答的网络释义

赠答

  • 赠答,读音zèng dá,汉语词语,解释为互赠礼物、诗歌等。
  • 赠答造句

    王涯与当时著名诗人韩愈、刘禹锡等多有诗歌往来赠答。
    赠答送别之作是纳兰性德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题材的词作,因其词风有激切悲凉与抑郁哀伤之不同,可区以别之,分为两类。
    这种人情赠答的做法,来源于“人情便是面子”的古老观念,并盛行于华人社会。
    本文主要是对魏晋时期赠答诗进行一些梳理,大致整理赠答诗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推测当时文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友情世界。
    社员创作集中在社课、赠答、游览三个方面,显示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陈叔宝以通晓文学的宫人袁大舍等为女学士,每次引来宾客、与妃嫔游宴时,便让妃嫔和女学士以及狎客共同写作新诗,互相赠答。
    是以从赠答诗这一角度进行切入,来揭示各个典型文士集团独有的精神气象,乃是本文的一个基本思路。
    作为创作主体,女冠们不仅写出了别具特色的赠答诗,而且也写出了不同于传统特色的爱情诗。
    我们从与陆机交游过程中产生的赠答诗,研究西晋时人是如何认同陆机的?
    这也成为六朝赠答诗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朝赠答诗大为兴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学集团的勃发。
    首先,追溯宇宙文化同源性,是赠答诗的关键一步。
    他的诗中唱和赠答诗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诗涉及现实内容较多,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
    此间诗歌传播中的酬唱赠答、歌妓乐工传唱、题壁与编选诗文集等活动都为诗歌的传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维的诗作类型包含山水田园诗、禅诗、咏怀诗、边塞诗、应制诗、赠答诗、送别诗、悲悼诗和杂诗。

    汉字详情

    zèng [zeng]
    部首: 401
    笔画: 16
    五笔: MUL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BOCWA
    四角: 7886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曾声。从贝,表示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

    (2) 同本义

    赠,玩好相送也。——《说文》

    何以赠之。——《诗·秦风·渭阳》

    凡赠币无常。——《仪礼·既夕礼》。注:“玩好曰赠。”

    赠禭所以送死也。——《荀子·大略》

    以公命赠孟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赠大珠四枚。——《汉书·李广苏建传》

    歌以赠之。——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赠谥美显。——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赠赆(赠送给远行人的路费);赠仪(赠送的礼物);赠策(赠物以表示心意);赠诗(互相酬答);赠我药石(比喻感谢别人以忠言规劝自己);转赠(把收到的礼物赠送给别人);捐赠(馈赠。赠送)

    (4) 送走;逐去

    以赠恶梦。——《周礼·春官·占梦》

    (5) 又如:赠恨(向人诉说别离的遗憾心情);赠傩(古代送走疫鬼的一种仪式)

    (6) 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

    子熙卒,遗戒不求赠谥。——《魏书·韩子熙传》

    步夫人卒,追赠皇后。——《三国志·吴主传》

    赠太子太保。——《明史》

    (7) 又如:赠谥(帝王和大臣死后,依其生前功绩赐赠称号);赠公(帝王时代称官员已死的父亲为赠公);追赠(在人死后授予某种称号);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赠典(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

    英文翻译

    give present; bestow, confer

    方言集汇

    ◎ 粤语:zang6

    宋本广韵

    dá,dā [da]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W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OMR
    四角: 88601

    详细解释

    (1) ——义同“答”( ),专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2) 回话;应对

    听言则答。——《诗·小雅·雨无止》

    既发则答君而俟。——《仪礼·乡射礼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陶潜《桃花源记》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皆缄口不答。——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应答如流;答教(预先写好的准备答问的书面文字);答言(用言语回答);答语(回答的话;应对的话)

    (4) 报礼;报答。引申为酬答

    适不答兹谓不次。——《仪礼·五行志》。注:“报也。”

    因厚赂单于,答(报答)其善意。——《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答施(报答恩惠);答效(报效;为报答恩德而为对方尽力)

    形容词

    (1) 粗厚 。如:答布(粗厚的布)

    (2) 另见

    英文翻译

    answer, reply; return; assen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daa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dap7 [陆丰腔] dap7 [宝安腔] dap7 [台湾四县腔] dap7 [梅县腔] dap7 [沙头角腔] dap7 [客语拼音字汇] dab5 [海陆丰腔] dap7 [东莞腔] d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合入聲開口一等toptɒp

    赠答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