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藉

zī jiè [ zi jie]
繁体 資藉
注音 ㄗ ㄐ一ㄝˋ

词语释义

凭借,依赖。

词语解释

  1. 凭借,依赖。

    《南史·到彦之传》:“ 撝 资藉豪富,厚自奉养,供一身一月十万。” 元 王恽 《胙城县庙学记》:“ 侯 乃出所藏经史数千卷,资藉讲诵。”

  2. 资格履历。藉,通“ 籍 ”。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学究、艺士,进而为通人,资藉既成,期于致用,其道德又爽然失矣!”

引证解释

⒈ 凭借,依赖。

《南史·到彦之传》:“撝资藉豪富,厚自奉养,供一身一月十万。”
元王恽《胙城县庙学记》:“侯乃出所藏经史数千卷,资藉讲诵。”

⒉ 资格履历。藉,通“籍”。

章炳麟《革命之道德》:“学究、艺士,进而为通人,资藉既成,期于致用,其道德又爽然失矣!”

资藉的网络释义

资藉

  • 资藉是汉语词汇,读音是zījiè,指指凭借,依赖。
  • 汉字详情

    [zi]
    部首: 401
    笔画: 10
    五笔: UQW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OBO
    四角: 378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次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钱财)

    (2) 同本义

    资,货也。——《说文》

    资,川也。——《广雅》

    怀其资——《易·旅》

    丧乱蔑资。——《诗·大雅·板》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战国策·秦策一》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 秦王宠臣中庶子 蒙嘉。——《战国策·燕策》

    应得之资。——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富者捐资。——《广东军务记》

    中家以上,皆竭资取得。——清· 方苞《狱中杂记》

    厚资而遣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投资(把资金投入企业);内资;外资;集资;薪资(工资);茶资(茶钱);资业(资产);借资

    (4) 费用

    问几月之资。——《仪礼·聘礼》

    致马资于有司。——《礼记·少仪》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资斧不裕(旅费盘缠不宽裕);资装(盘缠与行装);川资(旅费);邮资(邮费);资值(衣食之值);开资

    (6) 资历;资格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 伯阳有师资之尊。——《世说新语·言语》

    愔自以资望少。——《晋书·郄愔传》

    资轻望浅,舆论不孚。——《大波》

    (7) 又如:资履;资任(资格;资历);资名(资历名望);资级(资格和品级);资秩(资历和品质);资籍(资格履历)

    (8) 天赋;天资

    然大王资侮人。——《汉书·陈平传》

    绝世之资,必不如专门之夙习也。——魏源《默觚下·治篇》

    (9) 又如:资质愚钝(天资愚鲁、蠢笨);资质甚鲁(天资愚笨);资略(才智、见识);资补(天资素质);资望(丰姿仪容)

    (10) 条件

    三资者备。——《战国策·秦策一》

    (11) 资料;材料

    每相见必以欧战为一谈资。——梁启超《欧战蠡测》

    (12) 粮食

    唯是脯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资穷困。——《国语·晋语四》。注:“资廪也。”

    南军谷少,而资储不如北。——《后汉书》

    (13) 又如:资饟(粮饷);资粮(粮食)

    (14) 水名 。发源于湖南省武冈县,北流入洞庭湖

    (15) 凭借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世说新语·文学》

    以资切磋。——清· 刘开《问说》

    (16) 能力;作用

    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资乎。——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17) 姓

    动词

    (1) 资助;供给

    资之以币帛。——《韩非子·说疑》

    固大王资余兵。——《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资馈(馈赠;出资帮助);资禄(提供俸禄);资给(供给财用);资给馆谷(供给宾客的宿食)

    (3) 给予

    王资臣万金而游。——《战国策》

    如姬资之三年。(“资”,为……悬赏,为动用法;“之”,指杀如姬之父的仇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4) 又如:资给馆谷(供给宾客的宿食)

    (5) 救助;帮助

    尧何以助汝?——《庄子》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如:资全(周济);资政(帮助治理国政);资辅(资助;帮助)

    (7) 蓄积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令也。——《国语·越语上》

    (8) 又如:资聚(积聚);资储(积蓄,贮备)

    (9) 取,取用

    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王安石《与马运判书》

    (10) 又如:资取(获取;取得);资福(取福,求福);资纵(取用无度)

    形容词

    (1) 锋利

    旅于处,得其资斧。——《易·旅》

    (2) 又如:资辩(利口善辩)

    英文翻译

    property; wealth; capital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宋本广韵

    jiè,jí [jie,ji]
    部首: 301
    笔画: 17
    五笔: ADIJ
    五行:
    吉凶:
    仓颉: TQDA
    四角: 449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践踏;欺凌

    藉贫孱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吕氏春秋》

    (2) 进贡

    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

    (3) 登记;记

    藉长幼贫氓之数。——《晏子春秋》

    (4) 通“籍”。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 。如:藉没(没收)

    (5) 顾念;顾惜 。如:藉不得(顾不得)

    (6) 用绳缚 。如:藉靡(缚,捆绑)

    形容词

    杂乱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柳宗元《田家》

    名词

    (1) 通“籍”

    (2) 藉田 。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天子为藉千亩,诸侯为藉百亩。——《礼记》

    (3) 耕种藉田

    古之必藉千亩者,礼之饰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

    (4) 赋税 。如:藉敛(征收税赋)

    (5) 通“阼”。势位

    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韩非子》

    (6) 另见 jiè

    jiè

    名词

    (1) (形声,从艸,籍声。本义:作衬垫的东西)

    (2) 同本义

    藉,祭藉也。——《说文》。按,藉之为言席也。

    藉用苇席。——《仪礼·士虞礼》

    藉乃燔林。——《列子·黄帝》

    缫藉九寸。——《周礼·大行人》

    藉用白茅,无咎。——《易·大过》

    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礼记·曲礼》

    动词

    (1) 衬垫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藉茅(用茅草垫祭品。表示对神的敬意);藉草枕块(古时居丧的一种礼节,子从父、母丧时起至下葬一段时间,要睡干草、枕土块,以示哀思);藉子(小儿卧处垫的防尿布)

    (3) 坐卧其上

    藉萋萋之纤草。——王绰《游天台山赋》。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

    (4) 又如:藉槀(坐于草垫之上)

    (5) 践踏;欺凌 。如:凌藉(践踏;欺凌)

    (6) 抚慰

    白头无籍在,朱绂有哀怜。——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

    (7) 又如:慰藉(安慰);藉在(依赖,慰藉)

    (8) “借”的繁体字

    空籍五岁矣。——《史记·陈杞世家》。《索隐》曰:“一云:‘籍,借也,谓借失国之后年为五年。’”

    (9) 另见

    英文翻译

    mat, pad; rely on; pretext

    方言集汇

    ◎ 粤语:ze3 ze6 zik6
    ◎ 客家话:[梅县腔] zia5 [台湾四县腔] zia5 [客英字典] zia5 [海陆丰腔] zia5 [东莞腔] cit8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zia5 |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jia4 qid6
    ◎ 潮州话:zia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慈夜麻三開去聲開口三等dzʰĭaziah/dzy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