赂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用财物买通别人。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后集·温琬》:“未几,会有赂贿母氏求於 琬 合者。 琬 知情必不可免也,自是流为娼。”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朝庭则鬻爵卖官,公行赂贿。”
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未处分间,有告 文智 诈受赂贿验,遂斩之。”《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纵有拦当,亦不送官,贪图赂贿,私下脱放。”
引证解释
⒈ 谓用财物买通别人。 宋刘斧《青琐高议后集·温琬》:“未几,会有赂贿母氏求於琬合者。
引琬知情必不可免也,自是流为娼。”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朝庭则鬻爵卖官,公行赂贿。”
⒉ 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
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未处分间,有告文智诈受赂贿验,遂斩之。”
《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诱略》:“纵有拦当,亦不送官,贪图赂贿,私下脱放。”
赂贿的网络释义
赂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各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赠送财物)
(2) 同本义
赂,遗也。——《说文》
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骊姬赂二王。——《国语·晋语》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书·苏武传》
割国之锱铢而赂之。——《荀子·富国》
仅汉, 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汉书·张骞传》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赂贿(用财物买通别人)
(4) 行贿,用钱、物买通别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富者赂数十百金。——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贿赂(古代一般用“赇”字表示。如“受赇枉法。”中古时,“赇”与“赂”可以同义连用,这时的赂就是带贬义的“赂”了);赂门(行贿的途径);赂息(行贿以求息事);赂买(行贿买通);赂结(以行贿而结交);赂赠(行贿)
名词
(1) 赠送的财物和钱
货赂将甚厚。——《荀子·富国》
数之王命,取赂而还。——《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司马迁《报任安书》
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左传·哀公十一年》
(2) 又如:赂田(赠送的田);赂地(赠送的土地);赂贿(用来买通别人的财物);赂器(指受贿得来的器物)
(3) 通“璐”。美玉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有声。本义:财物)
(2) 同本义
贿,财也。——《尔雅》
窃贿为盗。——《左传·文公十八年》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卫风·氓》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贿用束纺。——《仪礼·聘礼》。注:“贿予人财之言也。”
先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3) 又如:贿交(以财物相交);贿货(财物);贿赂(财货)
(4) 贿赂的财物 。如:行贿;受贿
动词
(1) 赠送财物
孟献子聘于 周,王以为有礼,厚贿之。——《左传·宣公九年》
贿用周室之璧。——《穆天子传》
宋人重贿之。——《左传·襄公二十年》
(2) 又如:贿赠(以财物奉赠);贿谢(赠礼酬谢。亦指赠送或酬谢的礼物);贿币(赠送的礼物)
(3) 贪财 。如:贿求(以行贿手段营求好处);贿交(因贪图其财富而与之结交)
(4) 用财物买通别人
政刑驰紊,贿货公行。——《陈书·后主沈皇后传》
(5) 又如:贿免(用财物买通);贿嘱(贿赂嘱托);贿遗(行贿的财物);贿卖(收受贿赂,卖官爵,通关节)
(6) 受贿
居官必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非贿得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污贿不饬。——清· 周容《芋老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