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灾

yí zāi [ yi zai]
繁体 貽災
注音 一ˊ ㄗㄞ

词语释义

1.遗祸;招灾。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遗祸;招灾。 唐 王仲周 《代杜司徒谢妻封邑表》:“《诗》美《鹊巢》,惧无德而自处;《礼》荣翟茀,恐负乘以貽灾。”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今日裡亡猿殃及木,谁待肯养虎自貽灾,好教俺拔刀变色。”

引证解释

⒈ 遗祸;招灾。

唐王仲周《代杜司徒谢妻封邑表》:“《诗》美《鹊巢》,惧无德而自处;《礼》荣翟茀,恐负乘以貽灾。”
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今日裡亡猿殃及木,谁待肯养虎自貽灾,好教俺拔刀变色。”

贻灾的网络释义

贻灾

  • 贻灾,是汉语词汇,解释是遗祸,招灾。
  • 汉字详情

    [yi]
    部首: 401
    笔画: 9
    五笔: MCKG
    五行:
    吉凶:
    仓颉: BOIR
    四角: 738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台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

    (2) 同本义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美人之贻。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 赤壁云。——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古经传中诒、贻见互。 清· 郑珍说“贻”字皆汉后所改。如:贻饷(留赠);贻赠(馈赠,赠送)

    (4) 遗留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坐贻聋瞽。——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贻累(连累);贻笑(诒笑。被人讥笑);贻谋(留下的主意);贻厥(贻:留;厥:其);贻燕(给后世子孙留下安定的根基);贻臭万年(恶名留传后世,万世难除)

    名词

    贻贝属或有关属的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 ,通常有一个卵形或长形贝壳,具一黑色角质层并依动物分泌的细丝状足丝附着在基层

    英文翻译

    give to, hand down, bequeath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zāi [zai]
    部首: 414
    笔画: 7
    五笔: POU
    五行:
    仓颉: JF
    四角: 30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2) 同本义

    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说文》。或体灾。

    大者曰灾,小者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释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左传·昭公九年》

    (3) 又如:灾火(火灾);灾燀(火灾)

    (4) 灾害,祸患

    大烖。——《周礼·司服》。注:“水火为害。”

    祸烖杀礼。——《周礼·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国有大故天烖。——《周礼·大祝》。注:“疫疠水旱也。”

    灾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灾降戾。(戾:猛,凶)——《国语·周语》

    (5) 又如:灾晦(灾祸;恶运);灾燀(灾祸;灾难);天灾(自然灾害);受灾(遭受灾害);灾殃(灾难);灾兵(战争的灾难);灾疫(指疫疠这种灾祸);灾时(灾变的时间);灾疚(祸患疾苦);灾毒(祸患);灾故(灾患);灾魔(祸患;灾难)

    (6) 罪恶

    灾,纪也。——《谷梁传》。范宁注:“灾,谓罪恶;纪,治理也。”

    动词

    (1) 伤害,使受灾害

    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论衡》

    (2) 焚烧

    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汉书》

    英文翻译

    calamity, disaster, catastrophe

    方言集汇

    ◎ 粤语:z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i1 [东莞腔] zai1 [台湾四县腔] zai1 [客英字典] zai1 [宝安腔] zai1
    ◎ 潮州话:z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祖才平聲開口一等cai/zoits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