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嗤

yí chī [ yi chi]
繁体 貽嗤
注音 一ˊ ㄔ

词语释义

1.犹见笑。

词语解释

  1. 犹见笑。

    《旧唐书·元行冲传》:“ 卜商 疑圣,纳誚於 曾舆 ; 木赐 近贤,貽嗤於 武叔 。” 清 卢文弨 《答沉南雷礼部书》:“今闻 初白 翁贤后人有此举,喜而跃跃,欲观其成,僕虽恐以疎驳貽嗤,何敢靳而不出。”

引证解释

⒈ 犹见笑。

《旧唐书·元行冲传》:“卜商疑圣,纳誚於曾舆 ; 木赐近贤,貽嗤於武叔。”
清卢文弨《答沉南雷礼部书》:“今闻初白翁贤后人有此举,喜而跃跃,欲观其成,僕虽恐以疎驳貽嗤,何敢靳而不出。”

贻嗤的网络释义

贻嗤

  • 贻嗤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chī,是指见笑。
  • 汉字详情

    [yi]
    部首: 401
    笔画: 9
    五笔: MCKG
    五行:
    吉凶:
    仓颉: BOIR
    四角: 738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台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

    (2) 同本义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美人之贻。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 赤壁云。——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古经传中诒、贻见互。 清· 郑珍说“贻”字皆汉后所改。如:贻饷(留赠);贻赠(馈赠,赠送)

    (4) 遗留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坐贻聋瞽。——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贻累(连累);贻笑(诒笑。被人讥笑);贻谋(留下的主意);贻厥(贻:留;厥:其);贻燕(给后世子孙留下安定的根基);贻臭万年(恶名留传后世,万世难除)

    名词

    贻贝属或有关属的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 ,通常有一个卵形或长形贝壳,具一黑色角质层并依动物分泌的细丝状足丝附着在基层

    英文翻译

    give to, hand down, bequeath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潮州话:i5

    宋本广韵

    chī [chi]
    部首: 319
    笔画: 13
    五笔: KBHJ
    五行:
    仓颉: RUMI
    四角: 6203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蚩声。本义:讥笑,嘲笑) 同本义

    岂多嗤呼。——《后汉书·隗嚣传论》。注:“笑也。”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嗤靳(讥笑、羞愧他人);嗤嗤(讥笑);嗤鄙(讥笑轻视);嗤玩(嘲笑玩弄);嗤戏(讥笑戏弄)

    形容布等扯裂之声 。如:嗤啦

    表示唾弃和惊异

    嗤,这话才叫怪。没了命,倒说没有什么恨。——叶圣陶《夜》

    英文翻译

    laugh at, ridicule, sneer; snort

    方言集汇

    ◎ 粤语:ci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h1 [海陆丰腔] chi1 [东莞腔] ci1 [客英字典] chi1 [宝安腔] ci1 [梅县腔] chii1 chi1 [客语拼音字汇] ci1
    ◎ 潮州话:c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赤之平聲開口三等chji/tciotɕʰ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