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

yī chǐ [ yi chi]
注音 一 ㄔˇ

词语释义

表度量。十寸为一尺。

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

词语解释

  1. 表度量。十寸为一尺。

    《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 ,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

  2. 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

    《韩诗外传》卷七:“ 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 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引证解释

⒈ 表度量。十寸为一尺。

《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汉刘向《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
《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天山勇,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

⒉ 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 《韩诗外传》卷七:“子贡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

赐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子胥俱入见王, 王僚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唐孟郊《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一尺的网络释义

一尺

  • 一尺(yī chǐ)为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也作为量词,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
  • 一尺造句

    那个持枪的逃犯,两天就被抓获归案,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为一尺盈雪,寂然百年,长廊回如深井,响着初心一问,雪白的发,飘拂着苍白的颜,眼神对着一口墨如漆夜得剑,剑下蜿蜒一道血色,流淌着岁月长歌。
    睡觉不知雪,但惊窗户明。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
    少数不法分子利用各种途径搞走私货,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终被边防警察查获了。
    前面已失的徽宗题字部分加卷后跋文,是符合这一尺寸的。
    牛逼的玩家们又发现钓草他妹的鱼的新方法了,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更牛逼的设计师在。
    山林中,下起了冬天里的第一场大雪,整个山林白雪皑皑,院子里的积雪,达一尺多深。
    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俗话说:邪不压正;可俗话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社会复杂了,什么都有哇,你是哪一类呢,道,魔,妖,怪,亦或某类爬行动物,飞行物,微生物?我正琢磨。
    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当那些贪官发现自己的钱不见了的时候,也不敢报警,只是认为中国的银行不可靠,所以很多贪官都开始将赃款转移到国外银行。
    权利,就它的本性而言,只在于使用同一尺度。
    放心吧,他们的期限马上就要到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谁敢破坏咱们的安定日子,就让它有来无回。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样交往的友谊才能日益深厚,天长地久。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尺……哥高你一丈!沐笙箫。
    星期四上午,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都已公布了新的年度降雪记录,在新泽西,康乃狄格州和长岛的部分地区雪已积到一尺多厚。
    一尺、二尺……四面山上流来的桐果,汇在坡脚,不断堆厚,垒成了一道“桐河”。
    一米阳光,醉红了脸庞;一尺青草,幸福在疯长;一缕情意,萦绕在荷塘;一抹清风,自由在荡漾;一朵夏花,似笑脸绽放;一声问候,愿你幸福长。
    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尺度。
    在城区莲花市场,面对污泥和恶臭,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通过肩挑手扛清理垃圾杂物,用铁铲、锄头、水枪等工具清理淤泥,做到水退一尺、地净一尺。
    早上推开房门,只见地上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汉字详情

    [yi]
    部首: 105
    笔画: 1
    五笔: GGLL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
    四角: 10000

    详细解释

    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

    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悉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qjit/itʔĭĕt
    chǐ,chě [chi,che]
    部首: 327
    笔画: 4
    五笔: NYI
    五行:
    吉凶:
    仓颉: SO
    四角: 77807

    详细解释

    chě

    名词

    (1)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如“工尺”

    (2) 另见 chǐ

    chǐ

    名词

    (1)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2)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3)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4) 。中医诊脉部位之一。手掌后桡骨高处下为寸;寸下一指处为关;关下一指处为尺。如:尺中(尺脉)

    (5) 尺子,量长度的器具 。如:平行尺;折尺;滑尺

    (6) 喻法度或标准 。如:尺墨(法规,法制)

    (7) 像尺一样的条状物 。如:镇尺;戒尺;尺简(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尺疏(奏章)

    (8) 信件,信札 。如:尺书(书,信;书籍);尺素(短笺,书信)

    形容词

    (1) 喻短小或狭小的

    尺泽之蜺也。——《后汉书·对楚五问》

    (2) 又如:尺土(形容极为狭小的土地);尺地(极少的土地);尺铁(短小的铁制武器)

    (3) 另见 chě

    英文翻译

    Chinese measure approx. 'foot'

    方言集汇

    ◎ 粤语:ce2 cek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ak7 [陆丰腔] chak7 [梅县腔] chak7 [台湾四县腔] cak7 [沙头角腔] cak7 [海陆丰腔] chak7 [宝安腔] cak7 [客语拼音字汇] cag5 [东莞腔] cak7
    ◎ 潮州话:ciêh4/cioh4 cê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昌石昔開入聲開口三等chjek/tcektɕʰĭɛ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