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冬

hè dōng [ he dong]
繁体 賀冬
注音 ㄏㄜˋ ㄉㄨㄥ

词语释义

1.庆贺冬至节。

词语解释

  1. 庆贺冬至节。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冬至》:“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遝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岳祠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 元 马臻 《至节即事》诗之一:“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引证解释

⒈ 庆贺冬至节。

宋周密《武林旧事·冬至》:“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遝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岳祠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
元马臻《至节即事》诗之一:“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贺冬的网络释义

贺冬

  • 贺冬,中国岁时习俗。指冬至日的祝贺活动。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汉代已有此俗。
  • 汉字详情

    [he]
    部首: 401
    笔画: 9
    五笔: LKM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RBO
    四角: 46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奉送礼物表示庆祝

    贺,以礼相奉庆也。——《说文》

    不然,则重币帛,以贺其福而吊其凶。——《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诗·大雅·下武》

    叔向贺之。——《国语·晋语》

    是以贺。

    何贺之有。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贺敬(贺礼);贺吊往还(庆贺吊唁往来应酬);贺冬(庆祝冬至节);贺厦(庆祝大厦落成)

    (3) 嘉奖;犒劳

    今文余一人贺之。——《仪礼·觐礼》

    (4) 又如:贺彩(奖品);贺功(庆功);贺军(犒劳将士);贺酒(表示庆贺的酒宴)

    (5) 赞许;附和 。如:贺曰(赞许地说);齐贺(齐声附和);赞贺(赞许)

    (6) 增加,增益

    贺之结于后。——《仪礼·士丧礼》

    (7) 又如:贺人(增加人员)

    名词

    (1) 锡的别名 。因古时以临贺(今广西贺县)出的锡最出名,因而称锡为贺

    时珍曰:“…方术家谓之贺,盖锡以 临贺出者为美也。”——《本草纲目》

    (2) 姓。如:贺拔(复姓);贺若(复姓)

    英文翻译

    congratulate; send present

    方言集汇

    ◎ 粤语:ho6
    ◎ 潮州话:ho7

    宋本广韵

    dōng [dong]
    部首: 343
    笔画: 5
    五笔: TU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EY
    四角: 273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3)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4)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最后,终

    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马王堆汉墓帛书》

    冬冬声 ——形容敲门或敲鼓的声音。如:冬冬(形容敲门的声音)

    英文翻译

    winter, 11th lunar month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ng1 [沙头角腔] dung1 [台湾四县腔] dung1 [客英字典] dung1 [陆丰腔] dung1 [梅县腔] dung1 [宝安腔] dung1 [客语拼音字汇] dung1 [东莞腔] dung1
    ◎ 潮州话:dang1 (t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宗平聲開口一等tuung/tvngtuo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