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弗声。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本义:花费 )
(2) 同本义
费,散财用也。——《说文》
费,耗也。——《广雅》
非爱其费也。——《吕氏春秋·安死》。注:“财也。”
君子惠而不费。——《论语·尧曰》
上不费粟,民不慢农。——《商君书·垦令》
(3) 又如:费耗(费用);费钞(花费钱钞);费钞费贯(耗贯钱财);费出(花费,支出)
(4) 耗损
费神伤魂。——《吕氏春秋·禁塞》
伤形费神。——《墨子·所染》
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5) 又如:费眼(耗损眼力);费讲(费唇舌;难以说解);费想(费心,劳神);费损(耗费,耗损)
(6) 浪费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管子·八观》
(7) 如:费资(挥霍钱财);费设(在供设方面花费多);费捐(耗费)
(8) 通“拂”(
)。逆,违背君子之道费而隐。——《礼记·中庸》
(9) 又如:费民(违背民意,违逆民心)
名词
(1) 钱财;费用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汉· 贾谊《过秦论》
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清· 方苞《狱中杂记》
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红楼梦》
(2) 又如:道路通行费;报名费;学费;手续费;诊费
(3) 古地名 。在今山东省鱼台县西南
(4) 通“悖”(
)。谬误战而死,而子愠,而犹欲粜,籴仇则愠也,岂不费哉?——《墨子·鲁问》
(5) 又如:口费(因说话不当发生的错误)
形容词
(1) 语句多余,言辞烦琐
不辞费。——《礼记·曲礼上》
(2) 又如:费名(多余无用的文句);费辞(多费言词;饶舌);费言(多余的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2) 同本义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齐, 子产用之 郑, 商君用之 秦, 仲长统言之 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用不着(没办法);备用(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实用(实际使用);拆用(拆开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长(使用长武器);用板(使用诏书);用计(使用计谋);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用钱(使用钱币);用药(使用药物)
(4)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不用尚书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于昔日。——诸葛亮《出师表》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
(6)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
(7) 又如:用间(运用间谍);用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用长(运用其所长);用奇(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运用心思);用智(运用智谋)
(8)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众)
(10) 出力;效命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
(11) 又如:用精(专心一意)
(12) 需要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书》
(13) 又如:不用
(14) 吃;饮 。如:用茶(饮茶,喝茶);用膳(吃饭);用餐(吃饭);用烟(吸烟,抽烟)
(15) 执政;当权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16) 行事;行动
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明· 徐渭《赡张君序》
名词
(1) 功用;功能
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
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唐· 韩愈《原毁》
其用不足称。——唐· 韩愈《原毁》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用有二。——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用头(用途)
(3) 器用;物质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费用,资财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兵精足用。——《资治通鉴》
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家常之用。
介词
(1) 因;由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2)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3) 凭,拿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4) 因,因为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1)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ng5 [客英字典] jung5 [海陆丰腔] rung6 [客语拼音字汇] yung4 [台湾四县腔] jung5 [宝安腔] jung3 [陆丰腔] jung6 [梅县腔] jung5 [东莞腔] ju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用 | 余頌 | 以 | 鍾 | 去聲 | 宋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jyungh/jvnq | jĭwo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2) 同本义
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
(3) 枝条。后作“枝”
芄兰之支。——《诗·卫风·芄兰》
支叶茂接。——《汉书》
以畅其支。——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支调(枝节);支蘖(枝条,旁生树枝);支辅(辅助枝叶)
(5) 分支
封弟子功臣自为支辅。——《史记·李斯列传》
中小支。——《后汉书·吕布传》。注:“谓胡也。即今之戟旁曲支。”
(6) 复杂整体中的一部分。如:支店;支军,支兵(主力部队以外的军队)
(7) 支流
分一支为南江。——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啻小支。——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支川
(9) 祖宗支系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10) 又如:支胄(支流、宗族的派系分支);支胤(后代子孙);支析(指分家);支别(分支;歧出)
(11) 支,线及棉纱等的粗细单位
(12) 地支的简称
(13) 通“肢”
而畅于四支。——《易·坤》
尽其四支动。——《管子·小匡》
四支不勤。——《淮南子·原道》
四支僵劲不能动。——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4) 姓
动词
(1) 支撑
诎有右臂支船。——魏学洢 《核舟记》
(2) 又如:支当(承当);支给着(一条腿抬起压在另一条腿上);支仗(支撑维持);支拽(支撑,维持);支措(支撑筹办)
(3) 支持;支援;支助 。如:支陪(陪伴);支边;支农;支任(支持得住)
(4) 支付;领取 。如:支用(支付使用);支帖(支付的凭证)
(5) 支开,支派
再看了看左右无人,只得两个小丫头子,便把那两个小丫头子也支使开。——《儿女英雄传》
(6) 又如:支分(支使;分派);支末(支派之末);支拆(分摊支付)
(7) 处理;应付 。如:支蒙(安放;支棱);支理(处理;处置)
(8) 分,分散
支离分赴。——王逸《鲁灵光殿赋》。注:“分散也。”
(9) 又如:支破(支付);支放(发放);支动(支出;动用)
(10) 〈方〉∶支吾搪塞
我远路而来,却净支我。——《小五义》
(11) 又如:支饰(支吾掩饰);支对(支吾答对);支调(支吾搪塞)
(12) 抗拒 。如:支吾(抵拒,抵触);支拄(抵触,抵制)
量词
(1) 用于计杆状物品。如:一支笔;一支枪
(2) 用于计队伍等。如: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
(3) 用于计歌曲、乐曲等。如:一支歌;两支乐曲
(4) 用于计电灯的光度,即电的功率的瓦数。如:25支光的灯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je1 [沙头角腔] zi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台湾四县腔] zih1 gi1 [客英字典] zhi1 [宝安腔] zi1 [东莞腔] zi1 [海陆丰腔] zhi1 gi1 [陆丰腔] zhi1
◎ 潮州话:zin1 (chiⁿ) gi1 (ki)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支 | 章移 | 章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止 | 支A | tɕĭe | cje/tje |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出 | 尺類 | 昌 | 脂A合 | 去聲 | 寘 | 合口三等 | 脂A | 止 | chjyih/tcvih | tɕʰw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