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指贫穷吝啬的人。
明 汤显祖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乃至贵倨弛傲,贫嗇争施,瞽者欲玩,聋者欲听。”
贫瘠俭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世宗居藩大度》:“凡藩屏外任者,上皆命将其省封域、产殖、丰庶、贫嗇等情,具载一小册呈览,是以天下利弊,如指诸掌。”
引证解释
⒈ 指贫穷吝啬的人。
引明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乃至贵倨弛傲,贫嗇争施,瞽者欲玩,聋者欲听。”
⒉ 贫瘠俭啬。
引清昭槤《啸亭杂录·世宗居藩大度》:“凡藩屏外任者,上皆命将其省封域、产殖、丰庶、贫嗇等情,具载一小册呈览,是以天下利弊,如指诸掌。”
贫啬的网络释义
贫啬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从贝从分,分亦声。“贝”是古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本义:缺少财物,贫困。与“富”相对)
(2) 同本义
贫,财分少也。——《说文》
无财谓之贫。——《庄子·让王》
贫者,士之常也。——《说苑·杂言》
分贫振穷。——《左传·昭公十四年》。疏:“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
贫而无谄。——《论语》
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荀子·天论》
楚人贫居。——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贫难(贫苦,困难);贫胎(骂人的话。穷鬼);贫窭(贫苦);贫贱之交(贫困患难中结交的朋友);贫户(贫穷人家);贫交(贫贱者相交友);贫巷(贫民居住的地方);贫病(又穷又病);贫汉(贫穷的男子)
(4) 引申为缺少,不足
富于万篇,而贫于一字。——刘勰《文心雕龙·练字》
(5) 又如:贫阙(不足,短缺);贫薄(浅陋,短浅);贫腐(贫乏陈腐);贫微(贫乏微薄);贫寒(贫乏单薄);贫空(谓空无所有);贫辛(贫乏艰涩)
(6) 絮叨可厌 。如:他的嘴真贫;贫嘴恶舌(话多而尖刻);贫嘴贱舌(形容人说话轻薄);贫嘴饿舌(形容人话多令人讨厌)
(7) 僧道、尼姑自谦之称 。如:贫僧;贫尼(尼姑对自己的谦称);贫家(谦称自己的家)
动词
(1) 使贫穷 。如:贫人(使人贫穷);贫心(使心纯清。谓不以外物累其心);贫化(在采出的矿石中,有用矿物含量比在矿体中含量低,叫做“贫化”)
(2) 以为贫穷
夫人贫之,竟不商女。——《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粮食收入谷仓形。小篆从来回,“来”是小麦,“回”(
)是仓库。本义:收获谷物)(2) 同本义
(嗇)此字本训当为收谷,即穑之古文也。转注为爱濇之义,或借为濇。——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腊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礼记·郊特牲》
啬夫承命。——《仪礼·觐礼》
王狩,啬人不从。——《仪礼·夏小正》。按,重农事也。
主人出,写啬于房。——《仪礼·特牲礼》。注:“啬者,农力之成功。”
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礼记·郊特牲礼》。疏:“种曰稼,敛曰啬。”
舍我啬事。——《史记·殷本纪》
啬黍。——《仪礼·少牢礼》。注:“收敛曰啬。”
服田力啬。——《汉书·成帝纪》
(3) 又如:啬事(农事);啬夫(农夫,同穑夫,穑人);啬黍(收获的黍稷)
(4) 爱惜
啬,爱濇也。——《说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老子》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啬其大宝。——《吕氏春秋·先己
(5) 又如: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啬神(爱惜精神);啬气(爱惜保养元气);啬养(犹保养)
(6) 节省;节俭
少费谓之啬。——《韩非子·解老》
(7) 又如:啬夫(俭省节用的人)
形容词
(1) 吝啬,悭啬
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注:“贪也。”
晚节啬。——《史记·五宗世家》
啬,贪也。凡贪而不施,或曰之啬。——《方言十》
仲啬于财。——《战国策·韩策》
(2) 又如:啬后(迷信。指上天吝啬给人的寿命,使之早死);啬克(亦作“啬刻”。吝啬,刻薄);啬吝(亦作“啬恡。吝啬);啬细(吝啬,小气)
(3) 犹歉。收成不好 。如:啬年(歉收之年)
(4) 闭塞不通
诊其脉时,切之,肾脉也,啬而不属。——《史记·扁鹊仓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