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伧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贫贱的人。
明 徐渭 《赏无极墓志铭》:“会国丧,长吏掩捕色服者数人,将赎其钱以充一公馈,以属君,君曰:‘贫傖耳。贫何以备縞?’”
贫贱。
清 张芳 《徵刻唐宋秘本书论略·论藏书宜刻》:“百物之所需,其未有也,搰搰然用力以求其有,有矣不必备,备矣不必贵,贵矣不必美,贫傖之家有与备已耳,通门巨室则必期於贵且美矣。”
引证解释
⒈ 贫贱的人。
引明徐渭《赏无极墓志铭》:“会国丧,长吏掩捕色服者数人,将赎其钱以充一公馈,以属君,君曰:‘贫傖耳。贫何以备縞?’”
⒉ 贫贱。
引清张芳《徵刻唐宋秘本书论略·论藏书宜刻》:“百物之所需,其未有也,搰搰然用力以求其有,有矣不必备,备矣不必贵,贵矣不必美,贫傖之家有与备已耳,通门巨室则必期於贵且美矣。”
贫伧的网络释义
贫伧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从贝从分,分亦声。“贝”是古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本义:缺少财物,贫困。与“富”相对)
(2) 同本义
贫,财分少也。——《说文》
无财谓之贫。——《庄子·让王》
贫者,士之常也。——《说苑·杂言》
分贫振穷。——《左传·昭公十四年》。疏:“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
贫而无谄。——《论语》
强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荀子·天论》
楚人贫居。——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贫难(贫苦,困难);贫胎(骂人的话。穷鬼);贫窭(贫苦);贫贱之交(贫困患难中结交的朋友);贫户(贫穷人家);贫交(贫贱者相交友);贫巷(贫民居住的地方);贫病(又穷又病);贫汉(贫穷的男子)
(4) 引申为缺少,不足
富于万篇,而贫于一字。——刘勰《文心雕龙·练字》
(5) 又如:贫阙(不足,短缺);贫薄(浅陋,短浅);贫腐(贫乏陈腐);贫微(贫乏微薄);贫寒(贫乏单薄);贫空(谓空无所有);贫辛(贫乏艰涩)
(6) 絮叨可厌 。如:他的嘴真贫;贫嘴恶舌(话多而尖刻);贫嘴贱舌(形容人说话轻薄);贫嘴饿舌(形容人话多令人讨厌)
(7) 僧道、尼姑自谦之称 。如:贫僧;贫尼(尼姑对自己的谦称);贫家(谦称自己的家)
动词
(1) 使贫穷 。如:贫人(使人贫穷);贫心(使心纯清。谓不以外物累其心);贫化(在采出的矿石中,有用矿物含量比在矿体中含量低,叫做“贫化”)
(2) 以为贫穷
夫人贫之,竟不商女。——《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cāng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仓声。本义:粗俗) 同本义
原来这子房也是个伧头。——元· 尚仲贤《气英布》
(2) 又如:伧荒(人物鄙陋、未受教育,地域荒远、交通不便);伧头(粗俗、鄙陋之人);伧夫(粗野、鄙贱、缺乏教养的人。也作“伧父”);伧重(粗重而鄙野)
(3) 另见
chen
(2) ——“寒伧”,即“寒碜”:
(3) 丑陋;难看
(4) 丢脸,不体面
(5) 讥笑,揭人短
(6)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