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利

tān lì [ tan li]
繁体 貪利
注音 ㄊㄢ ㄌ一ˋ

词语释义

1.贪求利益。 2.贪图。

词语解释

  1. 贪求利益。

    《管子·重令》:“取与贪利之人,将以此收货聚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苏秦 、 智伯 之智,非不足以辟辱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於贪利不止也。” 宋 梅尧臣 《闻进士贩茶》诗:“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 林纾 《书<杜袭喻繁钦语>后》:“天下有才之士,不犹 吴 妇之綺其衣乎?託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嗜杀,故炫能於乱邦,匪有全者。”

  2. 贪图。

    《韩非子·十过》:“乃使 荀息 以 垂棘 之璧与 屈产 之乘,赂 虞公 而假道焉。 虞公 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 汉 桓谭 《新论·祛蔽》:“如但贪利长生,多求延寿益年,则惑之不解者也。”

引证解释

⒈ 贪求利益。

《管子·重令》:“取与贪利之人,将以此收货聚财。”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苏秦、智伯之智,非不足以辟辱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於贪利不止也。”
宋梅尧臣《闻进士贩茶》诗:“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
林纾《书<杜袭喻繁钦语>后》:“天下有才之士,不犹吴妇之綺其衣乎?託非其人,则与盗邻,盗贪利而嗜杀,故炫能於乱邦,匪有全者。”

⒉ 贪图。 《韩非子·十过》:“乃使荀息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而假道焉。

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
汉桓谭《新论·祛蔽》:“如但贪利长生,多求延寿益年,则惑之不解者也。”

贪利的网络释义

贪利

  • 贪利,汉语词汇。
  • 拼音:tān lì
  • 释义:1、贪求利益。2、贪图
  • 出自《管子·重令》:“取与贪利之人,将以此收货聚财。”
  • 贪利造句

    鱼贪饵,容易上钩;人贪利,终落陷阱。
    富贵皆人所欲也,虽有君子之行,犹有饥渴之情。君子耐以礼防情,以义割欲,故得循道,循道则无祸。小人贪利之欲,逾礼犯义,故得苟佞,苟佞则有罪。夫贤者,君子也;佞人,小人也。君子与小人本殊操异行,取舍不同。
    我!要不是怕负分被抹杀,老子现在就宰了你,还用你在这里煽情表演?他们都是贪利忘义的奸徒,就你是大汉的忠臣?
    回到办公室,柳云涛和葛忠谈论了好一会儿,心中仍然愤愤不已,都觉得吴忠信这个人品行太低下,贪利忘义,不择手段。
    法律神圣威严,你在贪婪时是否想到;反贪利剑高悬,你在伸手时是否看到。
    契丹人贪利忘义,不能依靠他们,应该归顺宋朝。
    虽然,我不知道当年,你爹和我爹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是我知道,我爹绝对不是那种贪利忘义的小人。
    不防秃坚亦暗中行赂,买嘱禄余,教他背叛元廷,禄余贪利如命,竟归附秃坚,率蛮兵千人,拒乌撒、顺元界,立关固守。
    近来贪利争功的人多了,那些今天为了捞取一官半职而争先恐后的名利之徒,必是明天战场上首先激逃的贪生怕死之辈。
    陈胜死在庄贾这个贪利忘义的小人手里。
    这并非贪利忘义,而是低阶修士占有的资源太过稀少要想进阶出人头地只能冒险拼命。
    我在张波的公司多年,客户群还是了解的,目前你的主要客户,那三个大厂虽然利润不高,却极稳定,唯新增了个周宽,而周宽的货色我也知道,贪利忘义,色中饿鬼。
    窦申又与吴通玄通犯事觉,参任情好恶,恃权贪利,不知纪极,终以此败。
    贪利贪名,万劫不复;为国为民,青史长存。
    郑陈氏贪利允从,张俊保即浼胡老黑等为媒,送给财礼钱文。
    好个不知羞耻,贪利忘义之贼!请斩于禁,以警魏军!
    诚实不虚伪,敬业不图名,坦言不奉承,廉洁不贪利。
    商人贪利而贸迁,黠吏受囚而纵释,其弊卒不可禁。

    汉字详情

    tān [tan]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WYNM
    五行:
    仓颉: OINO
    四角: 80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今声。从“贝”,与财物有关。本义:贪财)

    (2) 同本义

    贪,欲物也。——《说文》

    晋、 魏河内之比,谓惏曰残。 楚谓之贪。——《方言一》

    贪于饮食,惰于作务。——《墨子·非儒下》

    贪货弃命。——《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爱财曰贪,爱食曰婪。——《楚辞·离骚》注

    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韩非子·十过》

    (3) 又如:贪赃(官吏接受贿赂);贪便宜;贪得无厌;贪冒(贪图财利);贪鄙(贪婪卑鄙);贪汙(贪求私利,取非分的财物);贪墨(贪财受贿);贪夫徇财(贪婪的人为财而死)

    (4) 贪婪。多欲而不知满足

    贪欲无艺。——《国语·晋语》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战国策·齐策四》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秦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贪虐(贪婪暴虐);贪娼(贪婪而妒忌);贪狠(贪心暴戾);贪残(贪婪残贼);贪花(怜爱美色);贪粗(贪婪粗犷);贪谗(贪婪并进谗言);贪陵(贪婪侵夺);贪悍(贪婪凶横)

    (6) 求。同“探”

    贪权据凡,则高名自立矣。——王充《论衡》

    若夫推己以议物,捨状以贪情。——《后汉书·郭躬传论》

    (7) 又如:贪祸(取祸);贪黑(摸黑);贪嗜(贪求嗜好);贪贾(贪图小利的商人);贪迷(贪恋,迷恋);贪怯(贪生怕死)

    (8) 贪污

    贪于财贺。——《史记·项羽本纪》

    贪慕富贵。——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知某不贪。——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官贪吏虐。——《聊斋志异·促织》

    (9) 又如:贪滥(贪污渎职);贪黩(贪污);贪洿(贪污);贪官(贪污的官吏);贪罔(贪赃欺罔);贪吏(贪污的官吏)

    英文翻译

    be greedy, covet; covetous

    方言集汇

    ◎ 粤语:taam1

    宋本广韵

    [li]
    部首: 208
    笔画: 7
    五笔: TJ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LN
    四角: 229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2) 同本义

    利铦也。——《说文》

    其利断金。——《易·系辞》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3) 又

    不以兵革之利。

    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韩非子·解老》

    非兵不利。——宋· 苏洵《六国论》

    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燕策》

    (4) 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5) 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利的箭);利口辩给(能言善辩,含贬义);利金(锋利的兵器)

    (6) 快;敏捷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子贡利口巧辞。——《史记·仲尼弟子传》

    (7) 又如:利马(快马);利嗖(轻快利落);利爽(灵活敏捷);利屣(舞屣,头小而尖的鞋子);利便(伶利)

    (8) 吉利;顺利

    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探军不利。——《资治通鉴》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利钝(顺利与挫折);利市酒(为祈祷好运而喝的酒);利时(吉时)

    (10) 有利的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资治通鉴》

    (11) 重要的;要害的

    怀抱利器——韩愈《送董邵南序》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子·胠箧》

    名词

    (1) 利益

    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韩非子·五蠹》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利尽南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火器利袭远。——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

    技击利巷战。

    (3) 又如: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利孔(获得利益的来源)

    (4) 赢利;利息

    逐什一之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欲居之以为利。——《聊斋志异·促织》

    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暴利(巨额利润);利赢(赢利;利润);利子(利息)

    (6) 利禄

    不慕荣利。——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 又如:利心(利欲之心);利端(利欲的端绪);利色(私利与情欲)

    (8) 财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毋示以利。——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

    (9) 又如:利禄(财利与爵禄);利路(生财门路;钱财);利物(给优胜者的钱物;赃物)

    (10) 指个人的安危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胜利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

    (12) 物资出产

    荆州北据 汉、 沔,利尽南海。—— 陈寿《三国志》

    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 晁错《论贵粟疏》

    西有巴蜀汉中之利。——《战国策·秦策一》

    (13) 通“痢”

    轻土多利。——《淮南子·地形》

    (14) 姓

    动词

    (1) 善于 。如:利口(善于口辩);利足(善于行走);利趾(善走);利舌(谓能言善辩)

    (2) 使有利。如:利他(佛教语。施益于他人);利涉(便利渡河。后世也称舟为利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 占;谋利 。如:利人妻女;损人利己(损害他人以图私利)

    英文翻译

    gains, advantage, profit, merit

    方言集汇

    ◎ 粤语:le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3 [东莞腔] li5 [客语拼音字汇] li4 [海陆丰腔] li6 [梅县腔] li5 [台湾四县腔] li5 [沙头角腔] li5 [宝安腔] li3 [陆丰腔] li6
    ◎ 潮州话:l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liliih/l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