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购买力

huò bì gòu mǎi lì [huo bi gou mai li]
注音 ㄏㄨㄛˋ ㄅ一ˋ ㄍㄡˋ ㄇㄞˇ ㄌ一ˋ

词语释义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服务劳动的能力。

汉字详情

huò [huo]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WXM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PBO
四角: 248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2)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货,财也。——《说文》

二曰货。——《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

商贾阜通货贿。——《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

司货。——《礼记·曲礼》

多货则伤于德。——《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患货之不足。

而货财寡。——《韩非子·五蠹》

贪于财货。——《史记·项羽本纪》

治行则货积。——《商君书·立本》

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货儿(货郎);货易(即贸易);货财(财物);货贿(金玉布帛,即财物)

(4) 钱币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易·系辞下》

先是汉川悉以绢为货。——《宋书·刘秀之传》

(5) 又如:货布(古代钱币名。王莽时所铸。又泛指货币);货贝(古代用贝壳作的货币);货法(货币流通的法令);货泉(王莽时货币名。亦指货币的通称)

(6) 货物,具有经济用途或者能满足经济上的某种需要的东西 。如:百货;送货上门;上等货;货真价实;货全部合格;发货;到货;卸货;装货;货包(货物包裹)

(7) 对人的贬称(多为詈语或玩笑语) 。如:蠢货;宝货;货头(货色,东西。多用于对人蔑称)

动词

(1) 买进,卖出

所货西洋珠。——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货卖(出售);货卜(卖卜;卖卦);货畚(售畚箕);货与(卖给;效力);货产(典卖财产)

(3) 贿赂

曹伯之竖侯鑐货筮史。——《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货贿(以财物贿赂官吏);货求(谓受贿);货赂(贿赂);货遗(贿赂)

(5) 购买 。如:货取(买进);货买(购买,采购);货籴(买进谷物)

英文翻译

goods, commodities, products

方言集汇

◎ 粤语:fo3

宋本广韵

[bi]
部首: 318
笔画: 4
五笔: TMHK
五行:
仓颉: HLB
四角: 2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敝声。从巾表示与布帛有关。本义: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2) 同本义

幣,帛也。——《说文》

四曰幣贡。——《周礼·大宰》。司农注:“绣帛。”

幣曰量幣。——《礼记·曲礼》

用圭璧更皮幣。——《礼记·月令》

事之以皮幣。——《孟子》

寡君是故使吉( 游吉)奉其皮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请具车马皮幣。——《战国策·齐策三》

(3) 又如:皮币(兽皮和缯布);币玉(帛和玉,祭祀用品);币号(祭祀用的物品名称);币献(进献的礼品)

(4) 泛指车马皮帛玉器等礼物

凡执幣者。——《仪礼·十相见礼》。疏:“玉马皮圭璧帛,皆称幣。”

宋公以幣请于 卫。——《左传·隐公八年》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幣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币马(用作礼物的马匹)

(6) 泛指财物

以珠玉为上幣,以黄金为中幣,以刀布为下幣。——《管子·国蓄》

(7) 货币,钱

有司以幣轻多奸。——《汉书·武帝纪》

(8) 又如:金币,银币;外币;纸币;硬币

动词

赠送 。如:币仪(敬献礼品);币器(赠给丧家奠仪与随葬品)

形容词

通“敝”。破旧;弃;败坏

不腆先君之币器。——《国语·鲁语上》

英文翻译

currency, coins, legal tender

方言集汇

◎ 粤语:ba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n5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

gòu [gou]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MQCY
五行:
仓颉: BOPI
四角: 778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悬赏征求)

(2) 同本义

购,以财有所求也。——《说文》

购,偿也。——《广雅·释言》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史记·项羽本纪》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购求(设置奖金以捉捕犯人);购问(悬赏征询);购募(悬赏募求);购悬(悬赏缉拿)

(4) 原指用重金收买,后泛指买

帝方博购王羲之贴。——《旧唐书·褚遂良传》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5) 又如:购求(寻求购买);购粮;购房;购地;赊购;购辑(购买收集);购请(购买)

(6) 通“媾”。讲和

乃警公仲之行,将西购于 秦。——《史记·韩世家》

(7) 又如:购于秦(与秦国媾和;向秦讲和)

英文翻译

buy, purchase; hire

方言集汇

◎ 粤语:gau3

宋本广韵

mǎi [mai]
部首: 106
笔画: 6
五笔: NUDU
姓名学:
仓颉: NYK
四角: 17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网贝。“网”是收进,“贝”是财货。合起来表示把财货购进来。本义:买进,购进)

(2) 同本义

买,市也。——《说文》

请买其方百金。——《庄子·逍遥游》

买粥易也。——《墨子·经说》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礼记·曲礼》

(3) 又如:买嘴吃(买零食吃);买市(旧市官方或豪绅定期召集商贩开市,以买卖财物为名,犒赏百姓);买山(购置山地,作为隐居之处);买骨(买马骨。比喻求贤之切);买菜求益(买菜求小便宜,要求多给一点菜。比喻斤斤计较)

(4) 雇,租

买舟而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5) 又如:买棹(雇船;乘船);买帆(买舟,买船,买棹,雇船);买佣(雇用工人);买活(雇用)

(6) 用金钱或其他手段取得;收买,买通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李白《梁园吟》

(7) 又如:买和(为使对方放弃诉讼,理亏的一方付与对方一定数目的钱财);买上告下(对官府上上下下行贿求告);习官(用钱财以求得官位);习邻(先选择好的邻居再买房子);买路钱(旧时出丧时沿途抛洒金奶纸钱;旧时盗贼拦路抢劫,称所得为买路钱);买休(犯罪的人花钱了结事情)

(8) 招惹,引起

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战国策·韩策》

(9) 又如:买忧(招惹忧愁);买出(招惹出;引起);买憔悴(寻烦恼,惹祸患)

(10) 博取;追逐 。如:买乖儿(取巧);买笑追欢(寻欢作乐);买誉(博取名誉);买声儿(博取声誉);买名(以钱财换取名声;追逐名誉);买交(花钱交朋友)

英文翻译

buy, purchase; bribe, persuad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i5
◎ 潮州话:bhoi2

宋本广韵

[li]
部首: 217
笔画: 2
五笔: LT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S
四角: 40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 同本义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4) 力量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6) 能力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8) 威力;权势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11) 劳役;仆役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14) 兵士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15) 姓

动词

(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3) 役使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副词

(1) 尽力,竭力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英文翻译

power, capability, influ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lik6
◎ 客家话:[陆丰腔] lit8 [梅县腔] lit8 [海陆丰腔] lit8 [客英字典] lit8 [台湾四县腔] lit8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东莞腔] lit8 [沙头角腔] lit8 [宝安腔] lit8
◎ 潮州话:lag8 (lâk 旧时:lâ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林直職開入聲開口三等ləklik/li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