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兴而归

bài xìng ér guī [ bai xing er gui]
繁体 敗興而歸
注音 ㄅㄞˋ ㄒ一ㄥˋ ㄦˊ ㄍㄨㄟ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败兴:因遇到与料想中不一样的事而兴致衰败,情绪低落。扫兴地回来。也作“败兴而返”。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各军士未及领赏,草草而散。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成语辨析

而;不能写作“耳”。

成语用法

败兴而归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常与乘兴而来连用。

败兴而归的网络释义

败兴而归

  • 败兴而归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ài xìng ér guī,意思是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绪低落。
  • 败兴而归的翻译

    俄语: вернуться с разочаровáнием

    败兴而归造句

    对于远道来参观的人,我们要仔细讲解,亲切接待,以免让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商店常搞有奖售货,许多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他们才到了半山腰,已经气喘吁吁,狼狈不堪,临峰翘望,山顶还远着呢,只得败兴而归。
    我们今天去剧院看戏,结果戏团没有来演出,我们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了。
    只要有一丝可能,民警就会全力求证核实,但每每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败兴而归造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是一连三年,没有一个人能把这个女鬼搞的叫出声来,所有的人都是杀气腾腾乘幸而来,最后都垂头丧气败兴而归。
    这样的情况曾多少次发生在你的身上:一个朋友给你推荐了一部电影或一个宾馆,你高高兴兴地去了影碟店或宾馆,但却败兴而归?
    本地的贵人在离开城堡的时候面色普遍都不怎么好,他们可谓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心情去找新任公爵的麻烦了。
    “禁城”是拍给老美看的”“中国观众可能并不买它的帐,如果我说这是部非常棒的电影,我怕人们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从较小的配件重量大约只有三,四克夫妇的金色雕塑一样大的耳环和吊坠,数以百计的新产品,消费者败兴而归。
    “人们经常选择错误的度假方式,结果乘兴而去,败兴而归。”普罗格博士说。
    对承德市的交通、食宿、土特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可以让游客能够花费较少的费用而游玩的更尽兴,不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携家带口来到三明建宁县金铙山景区游玩,却被告知索道“瘫痪”了,只好败兴而归。
    赵超败兴而归,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重整旗鼓迎刃而上,越战越勇。
    买家通过销量和好评率选购商品,满心欢喜的拆开快递包裹,换来的却是失望大于期望,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真个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萧不守仰天长叹一声,将云梦剑还鞘后攀着唐易肩膀,道“徒儿,我等还是先去云梦别院,歇息一番后再论其它吧!”。
    姐姐,你放心,我父亲是玛法国最厉害的高级法师,也是玛法国最厉害的大将军,有我父亲在,一定能守住幻城!让那帮兰达的强盗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或许因为自己是娱乐编辑,之前严重“被剧透”,导致笑点很低,乘兴而往,败兴而归。
    在一轮轮赛事以后,就会有一半的棋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琳儿,你放心,我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今天要让李家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汉字详情

    bài [bai]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MT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OOK
    四角: 788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贝,从攴。攴( ),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2) 同本义

    败,毁也。——《说文》

    无俾正败。——《诗·大雅·民劳》

    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淮南子·说林》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吕氏春秋·尊师》

    法败则国乱。——《韩非子》

    败家丧身。——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

    以侈自败者多矣。

    于是纵散约败。——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败辕裂犁(比喻把事情弄坏);败名(败坏名声);败好(败坏盟好);败事(败坏事情);败家相(败坏家业的情状);败俗(败坏风俗)

    (5) 损害;损伤

    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粟米弃出也。——《论衡》

    蠹鱼败书编,萍草粘户半。——宋· 陆游《久雨喜晴十韵》

    (6) 又如:败足(伤脚);败物(破损之物);败面(毁伤面容);败群(危害集体)

    (7) 失败;战败

    齐师败矣。——《左传·成公二年》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孙子兵法·形篇》

    赵尝五战于 秦,二败而三胜。—— 宋· 苏洵《六国论》

    赵兵果败, 括死军覆。—— 汉· 刘向《列女传》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宋义论 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成败(成功或失败);败道(失败的原因);败走(战败逃跑);败却(败退);败于垂成(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败阵(对阵时被打败)

    (9) 打败。使…战败

    败宋师于 黄。——《左传·隐公元年》

    匈奴入杀 辽西太守,败 韩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

    秦数败 赵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公用 咎犯之言,而败 楚人于 城濮。——《吕氏春秋·义赏》

    (10) 又如:败衄(战败)

    (11) 解除;消散 。如:败火(中医指清热、凉血、解毒等);败毒(解毒)

    (12) 腐烂变质

    鱼馁而肉败,不食。——《论语·乡党》

    形容词

    (1) 破旧

    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败絮(破絮);败纸;败物(破损的东西);败衲(破旧的僧衣);败敝(破旧);败褐(破旧的粗布衣服)

    (4) 衰落;破旧;凋谢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如:败叶(落叶;枯叶);枯枝败叶;衰败(衰落);花开败了;败没(衰落;破败)

    名词

    (1) 灾年;荒年

    丰年补败。——《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2) 弊端;过失

    汉兴,改 秦之败。——《汉书》

    舜之求败也,则是 尧有失也。——《韩非子·难一》

    (3) 姓

    英文翻译

    be defeated, decline, fail

    方言集汇

    ◎ 粤语:baai6
    ◎ 潮州话:bai7

    宋本广韵

    xīng,xìng [xing]
    部首: 201
    笔画: 6
    五笔: I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MC
    四角: 90801

    详细解释

    xīng

    动词

    (1) (会意。从舁,从同。舁( ),共举;同,同力。本义:兴起;起来)

    (2) 同本义

    兴,起也。——《说文》

    夙兴夜寐。——《诗·卫风·氓》

    乃寝乃兴。——《诗·小雅·斯干》

    三岁不兴。——《易·同人》

    其言足以兴。——《礼记·中庸》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王璨《登楼赋》

    但国家兴自塑土,徒居平城。——《资治通鉴》

    大楚兴。——《史记·陈涉世家》

    兴利除弊。——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水波不兴。——明· 魏学洢《核舟记》

    怨颇兴。——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兴居(起居);兴辞(起立致辞);兴寝(起卧);兴舍(兴亡);兴废(盛衰;兴亡);兴毁(兴亡)

    (4) 使兴盛;流行

    ——言可以兴邦,有诸?——《论语·子路》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司马迁《报任安书》

    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资治通鉴》

    俺院中规矩,不兴拜堂,就吃喜酒吧。——《桃花扇·眠香》

    兴复汉室。——诸葛亮《出师表》

    (5) 又

    兴复之效。

    (6) 又

    兴德之言。

    (7) 又如:兴国(振兴国家);兴家(振兴门庭);兴道,兴德(振兴道德);兴跃(振兴);兴化(振兴教化);兴邦(使国家兴盛起来)

    (8) 开始办理;创办 。

    百废具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9) 又如:兴立(创建);兴作(着手进行,兴造制作);兴事(兴建政事);兴造(施工建造);兴葺(兴修修理);兴筑(兴建);兴思(构思);兴缮(兴修)

    (10) 推举;选拔

    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周礼·夏官·大司马》

    (11) 又如:兴文(提倡文治);兴氓(举荐民间人才);兴能(推举有才能的人);兴廉(推举廉士);兴义(崇尚道义);兴举(倡导)

    (12) 成功

    教备而不从者,非人也。其可兴乎!——《国语·楚语上》

    (13) 又如:兴时

    (14) 派遣;发动

    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敢兴兵。——《战国策·燕策》

    王兴甲兵。——《孟子·梁惠王上》

    兴师以与楚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5) 征发

    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资治通鉴》

    (16) 又如:兴徭(征募役夫);兴积(积聚)

    (17) 作

    凡小祭祀则不兴舞。——《周礼》

    (18) 又如:兴贩(做买卖);兴词构讼(告状;打官司);兴福(造福);兴舞(起舞);兴树(造成);兴喻(打比方)

    (19) 提倡 。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20) 方言。许可 。如:不兴胡说

    (21) 宠;惯

    都是你兴的他,我只和你算账就完了。——《红楼梦》

    形容词

    (1) 蓬勃发展;兴旺

    汉室可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诗·小雅·天保》

    国以民为兴坏。——《新书·大政》

    (2) 又如:兴头(兴旺);兴门(兴旺之家);兴启(昌盛光大);兴平(昌盛太平);兴坏(盛衰);兴运(时运昌隆)

    天降滔德,女兴是力。——《诗·大雅·荡》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

    名词

    (1) 姓

    (2) 另见 xìng

    xìng

    名词

    (1) 兴致,情趣

    遥呤俯畅,逸兴遄飞。——王勃《 滕王阁序》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兴尽晚归舟。——宋· 李清照《如梦令》

    (2) 又如:兴动(兴头高;高兴);兴兴头头(兴致勃勃);兴头子(兴致;兴趣);兴辞(兴趣索然);兴会(兴致;趣味);兴头起意(起兴;动心);兴子(兴致)

    (3)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清· 洪亮吉《北江诗话一》

    (4) 又如:兴喻

    (5) 情欲

    兴来时,正遇乖亲过。——明· 冯梦龙《桂枝儿》

    (6) 一种修辞手段,即比喻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周礼》

    (7) 又如:兴道(比喻、启发)

    动词

    (1) 喜欢;喜爱

    你瞧他兴的这样儿!——《红楼梦》

    (2) 另见 xīng

    英文翻译

    thrive, prosper, flourish

    方言集汇

    ◎ 粤语:hing1 hing3
    ◎ 潮州话:hêng1 hêng3

    宋本广韵

    ér [er]
    部首: 604
    笔画: 6
    五笔: DM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BLL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而,颊毛也。——《说文》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代词

    (1) 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助词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动词

    (1) 如,好象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lu2 [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lu5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 潮州话:re5 (zûr)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之平聲開口三等nji/rionʑĭə
    guī [gui]
    部首: 316
    笔画: 5
    五笔: JV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LSM
    四角: 2707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5) 返回,回来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zhé)令彝》

    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7) 归还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8)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9) 辞官回家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10)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11) 死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13) 投案自首 。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14)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15) 又如:归注(汇合)

    (16) 趋向;归向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8) 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9) 结算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20) 通“馈”( kuì)。饷,赠送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名词

    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如:九归

    形容词

    羞惭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英文翻译

    return; return to, rever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wui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