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亡

bài wáng [ bai wang]
繁体 敗亡
注音 ㄅㄞˋ ㄨㄤˊ

词语释义

败亡 bài wáng

1.  因战败而逃走。

flee in defeat; ruin of the country; conquered country;

2.  国家灭亡。

词语解释

  1. 失败灭亡。

    《史记·淮阴侯列传》:“ 广武君 辞谢曰:‘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天愍 周公 之德,痛其将有败亡之旤,故於郊祭而见戒云。”

引证解释

⒈ 失败灭亡。

《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辞谢曰:‘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天愍周公之德,痛其将有败亡之旤,故於郊祭而见戒云。”

败亡的国语词典

失败灭亡。

败亡的网络释义

败亡

  • 败亡,汉语词汇。
  • 拼音:bài wáng
  • 释义:1、因战败而逃走 2.国家灭亡
  • 败亡造句

    纵然是椎心泣血,也挽回不了败亡的颓势。
    庞静,良城城主,身拥大地八级的实力,原本魏国骁将,后来战败亡国后受到了大将军蒙恬的赏识,成为良城的城主,这个人人称笑面虎,是个口蜜腹剑的家伙!
    谨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张嘴的,必致败亡。
    愿那些对我说,阿哈,阿哈的,因羞愧而败亡。
    果然王莽在弑帝篡汉之后,终于又败亡,由光武帝中兴了汉朝,是为东汉。
    只要总结好经验教训,败亡之后还可重生。
    人们追逐财利,就如同往水中和火中跳一样,前面的人虽然已经败亡,但后来的人却并不会因此退缩,反而重蹈覆辙。
    随后刘宗敏又占了义女陈圆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两者夹击之下,李闯的大顺军败亡了,好在周奎再次及时献媚,老天垂怜,周家居然再次幸免于难,可惜“贵”。
    刘虞的属下和异族纠集在一起,联合了袁绍,一共十万大军攻打公孙瓒,把他打得大败,斩首两万余,至此公孙瓒一蹶不振,躲到易京里面等待他人生中最后的败亡。
    夏萌萌在远处更是时不时抽冷子,狙击几下,狙击子弹的威力比远程虫兵的骨刺攻击也不遑多让,魔鬼龙败亡现在看来也仅仅是时间问题。
    四百多年前那场关系华夏道统存亡续绝存的终极决战,当前朝宋室小皇帝投海的消息传来,难过是有的,哀痛也是有的,曾经遥不可及只能模仿学习的榜样就那样破灭败亡了。
    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何必自取败亡呢?
    正义的动向或许缓慢,邪恶之败亡终必成真。
    朝廷如此昏聩无能,去贤用奸,不思进取;北边西夏、大辽虎视眈眈,恐怕这天下早晚要败亡的。
    今川义元提前一年败亡于桶狭间,声威大震的织田信长趁势北上,在斋藤家主力被武田信玄所吸引的时候攻入美浓。
    敌人的兵力是我们数倍,如果正面迎敌,无异于以卵投石,必然败亡。
    主公,依属下看,这三唐乡内部不稳,却又无故兴兵,唐三此人颇有点穷兵黩武,败亡怕是就在旦夕之间。
    最后他强调指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要云南敢出这个头,首难发兵,各省必然闻风而动,形成滔天巨浪,袁氏败亡,指日可待。
    这才是这些军阀乱世中生存的根本保证,大部分军阀豪强的败亡,并非是被敌人击败,而是因为缺乏粮食物资部众离散,自己崩溃了。
    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

    汉字详情

    bài [bai]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MT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BOOK
    四角: 788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贝,从攴。攴( ),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2) 同本义

    败,毁也。——《说文》

    无俾正败。——《诗·大雅·民劳》

    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淮南子·说林》

    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吕氏春秋·尊师》

    法败则国乱。——《韩非子》

    败家丧身。——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

    以侈自败者多矣。

    于是纵散约败。——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败辕裂犁(比喻把事情弄坏);败名(败坏名声);败好(败坏盟好);败事(败坏事情);败家相(败坏家业的情状);败俗(败坏风俗)

    (5) 损害;损伤

    死而形体朽,精气散,犹囊橐穿败,粟米弃出也。——《论衡》

    蠹鱼败书编,萍草粘户半。——宋· 陆游《久雨喜晴十韵》

    (6) 又如:败足(伤脚);败物(破损之物);败面(毁伤面容);败群(危害集体)

    (7) 失败;战败

    齐师败矣。——《左传·成公二年》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孙子兵法·形篇》

    赵尝五战于 秦,二败而三胜。—— 宋· 苏洵《六国论》

    赵兵果败, 括死军覆。—— 汉· 刘向《列女传》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资治通鉴》

    宋义论 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成败(成功或失败);败道(失败的原因);败走(战败逃跑);败却(败退);败于垂成(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败阵(对阵时被打败)

    (9) 打败。使…战败

    败宋师于 黄。——《左传·隐公元年》

    匈奴入杀 辽西太守,败 韩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

    秦数败 赵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公用 咎犯之言,而败 楚人于 城濮。——《吕氏春秋·义赏》

    (10) 又如:败衄(战败)

    (11) 解除;消散 。如:败火(中医指清热、凉血、解毒等);败毒(解毒)

    (12) 腐烂变质

    鱼馁而肉败,不食。——《论语·乡党》

    形容词

    (1) 破旧

    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中。——《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败絮(破絮);败纸;败物(破损的东西);败衲(破旧的僧衣);败敝(破旧);败褐(破旧的粗布衣服)

    (4) 衰落;破旧;凋谢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5) 又如:败叶(落叶;枯叶);枯枝败叶;衰败(衰落);花开败了;败没(衰落;破败)

    名词

    (1) 灾年;荒年

    丰年补败。——《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2) 弊端;过失

    汉兴,改 秦之败。——《汉书》

    舜之求败也,则是 尧有失也。——《韩非子·难一》

    (3) 姓

    英文翻译

    be defeated, decline, fail

    方言集汇

    ◎ 粤语:baai6
    ◎ 潮州话:bai7

    宋本广韵

    wáng,wú [wang,wu]
    部首: 225
    笔画: 3
    五笔: YNV
    五行:
    仓颉: YV
    四角: 00710

    详细解释

    wáng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 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2) 同本义

    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奴惊,各亡去。——高启《书博鸡者事》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在外的百姓);亡子(亡人。逃亡的人);亡奔(逃奔);亡臣(逃亡之臣);亡逸(逃亡);亡匿(逃跑并躲藏起来)

    (4) 死

    存亡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资治通鉴》

    身在身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长者先亡。——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亡人(死人。骂人的话);阵亡(在作战中牺牲);亡醮(为死者设坛祭祷);亡友(死去的友人);亡死(死亡);亡殁(死亡);亡化(死亡;去世)

    (6) 丢失;丧失

    亡赵自危。——《战国策·秦策五》

    非其所以与人而与人,谓之亡。——《谷梁传·定公八年》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汉· 贾谊《过秦论》

    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大道以多歧亡羊。——马中锡《中山狼传》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

    诸侯之所亡。——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亡逸(散失);亡躯(丧身);亡阙(亡缺。丧失残缺);亡缺(散失残缺);亡家犬(丧家犬);亡书(散失的书籍)

    (8) 灭亡

    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大亡其则。——《韩非子·说难》

    彼固亡国之形也。——《韩非子·初见秦》

    秦饥而宛亡。——《战国策·西周策》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苏洵《六国论》

    亡无日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坐而待亡。

    (9) 又如:兴亡(兴盛和灭亡);亡破(国破家亡);亡君(亡国之君);亡绝(国家败亡,宗庙绝祀);亡征(灭亡的征兆)

    (10) 外出;出门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11) 沉迷于宴饮

    乐酒无厌谓之亡。——《孟子》

    (12) 通“忘”

    曷维其亡?——《诗·邶风·绿衣》

    圣人之法死亡亲,为天下也。厚亲分也。以死亡之。——《墨子·大取》

    人不能自止于足,而忘其富之涯乎。——《韩非子·说林下》

    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列子·仲尼》

    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率吾众也。——《淮南子》

    (13) 轻视 。如:亡如(瞧不起,不放在眼里)

    名词

    (1) 过去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木兰花慢》

    (2) 另见

    动词

    (1) 古同“无”

    (2) 通“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列子·汤问》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诗·唐风·葛生》

    亡则以缁,长半幅。——《仪礼·士丧礼》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孟子·尽心上》

    自苦亡人之地。——《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且亡罪夷灭。

    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后汉书·列女传》

    (3) 副词,通“毋”可译为“不”、“不要”等,表示否定

    幸亡阻我。——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亡论长者。

    法令亡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亡何国变。——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另见 wáng

    英文翻译

    death, destroyed; lose, perish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4 mou4
    ◎ 客家话:[梅县腔] mong2 [客语拼音字汇] mong2 [客英字典] mong2 [陆丰腔] mong3 [沙头角腔] mong2 [宝安腔] mong2 [海陆丰腔] mong2 [东莞腔] mong2 [台湾四县腔] mong2
    ◎ 潮州话:bhuang5 bho5 (bûang bô)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方陽合平聲合口三等mĭwaŋmyang/mv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