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采

cái cǎi [ cai cai]
繁体 財采
注音 ㄘㄞˊ ㄘㄞˇ

词语释义

1.钱财。 2.指财运。

词语解释

  1. 钱财。

    《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财采到不打紧,还有一事,好一个标緻奶奶!”《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这些人都是愚野村夫,晓得什么利害?听见家主説得都有财采,竟像瓮中取鱉,手到拿来的事,乐极了。”

  2. 指财运。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桂生 平日惯听老婆舌的,明日起早,真个到 童瞎子 铺中起课,断得有十分财采。”

引证解释

⒈ 钱财。

《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财采到不打紧,还有一事,好一个标緻奶奶!”
《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这些人都是愚野村夫,晓得什么利害?听见家主説得都有财采,竟像瓮中取鱉,手到拿来的事,乐极了。”

⒉ 指财运。

《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桂生平日惯听老婆舌的,明日起早,真个到童瞎子铺中起课,断得有十分财采。”

财采的网络释义

财采

  • 财采,汉语词汇。
  • 拼音:cái cǎi
  • 释义:1、是钱财。2、指财运。
  • 出自《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 汉字详情

    cái [cai]
    部首: 401
    笔画: 7
    五笔: MFT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ODH
    四角: 74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才声。本义:财物)

    (2) 同本义(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米粟在内)

    财,人所宝也。——《说文》

    财,货也。——《广雅》

    以九赋敛财贿。——《周礼·太宰》。注:“泉谷也。”

    与其财用。——《周礼·职方式》。注:“帛谷货贿也。”

    先财而后礼。——《礼记·坊记》。注:“币帛也。”

    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礼记·聘义》。注:“谓璧琮享币也。”

    财之为言才也。凡粟米丝麻材木可用者曰财。——《六书故》

    乘其财用之出入。——《周礼·天官·宰夫》

    暮而果大亡其财。——《韩非子·说难》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资财(资金与财物);生财;地财;浮财;洋财;邪财

    (4) 财富;财产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史记·魏公子列传》

    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

    (5) 又如:钱财;敛财(搜括钱财)

    (6) 姓

    副词

    (1) 通“才”。仅仅

    财令陵为助兵。——《汉书·李陵传》

    士财有数千。——《汉书·李广利传》

    (2) 通“纔”。刚刚

    乃为小冠,高广财二寸。——《汉书·杜钦传》

    动词

    (1) 通“裁”

    (2) 裁成,裁制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人道。——《易·泰》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财制礼义之宜 。——《淮南子·要略》

    (3) 裁断,指材料的剪裁和人事的论断

    凡物载名而来,圣人因而财之,而天之治。——《管子·心术下》

    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4) 节制,制裁

    民重则君轻,民轻则君重,此乃财馀以满不足之数也。——《管子·揆度》

    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荀子·天论》

    (5) 杀,自杀

    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财。——《史记·吕太后本纪》

    英文翻译

    wealth, valuables, riches

    方言集汇

    ◎ 粤语:coi4
    ◎ 潮州话:cai5

    宋本广韵

    cǎi,cài [cai]
    部首: 445
    笔画: 8
    五笔: E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D
    四角: 20904

    详细解释

    cǎi

    动词

    (1) (会意。从爪从木。甲骨文,上象手,下象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本义: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来)

    (2) 同本义

    采,捋取也。——《说文》。字俗作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诗·周南·关雎》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诗·邶风·谷风》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诗·小雅·采薇》

    行以肆夏,趋以采荠。——《周礼·乐师》。司农注:“乐名。或曰皆逸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 陶渊明《饮酒》

    (3) 又如:采花;采果子;采及葑菲(对别人征求意见时的谦辞)

    (4) 引申为采集;搜集

    古有采诗之官。——《汉书·艺文志》

    (5) 又如:采兰赠药;博采众长;广收薄采;采了200多种矿样;采药;采珍珠;采铁;采金;采气;采油

    (6) 挑选;采纳

    纳采。——《仪礼·士昏礼》

    昏礼始纳采。谓采择其可者也。——《礼记·坊记》注

    嵘虽位末名卑,而所言或有可采。——《资治通鉴》

    采上古帝位号,曰皇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名词

    (1) 多色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綵”

    衣必文采,食必梁肉。——汉· 晁错《论贵粟疏》

    (2) 引申为彩色。后写作“彩”

    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孟子·梁惠王上》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采缯(彩色丝织品);采服(彩色的衣服);采章(绘有彩色图案的旌旗、车舆及服饰)

    (4) 文章的词藻

    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

    (5) 精神上的活力或生气 。如:兴高采烈

    (6) 神色;神态 。如:风采

    (7) 彩头,赌注 。如:采头(赌注。采:骰子的点色。掷出得胜的点色,称“得采”、“喝采”)

    (8) 另见 cài

    cài

    名词

    (1) 采地,古代士大夫的封邑 ,又叫采邑,食邑,采地

    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礼记·礼运》

    西采雍梁。——《法言·重黎》。注:“食税也。”

    所谓采者,不得有其土地人民采取其租税耳。字亦作寀。——《公羊传·襄公十五年》注

    (2) 古九畿之一 。如:采圻(采畿。九畿之一)

    (3) 另见 cǎi

    英文翻译

    collect, gather; pick, pluck

    方言集汇

    ◎ 粤语:coi2 co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i3 coi3 [宝安腔] cai3 [陆丰腔] cai3 [台湾四县腔] cai3 coi3 [客英字典] cai3 [梅县腔] cai3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ai3
    ◎ 潮州话:c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倉宰上聲開口一等tsʰɒichaix/coj

    财采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