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虏

cái lǔ [ cai lu]
繁体 財虜
注音 ㄘㄞˊ ㄌㄨˇ

词语释义

财产和奴仆。

词语解释

  1. 财产和奴仆。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财虏不足言矣,多蓄珍玩,未免落富贵相。”

引证解释

⒈ 财产和奴仆。

明陆树声《清暑笔谈》:“财虏不足言矣,多蓄珍玩,未免落富贵相。”

汉字详情

cái [cai]
部首: 401
笔画: 7
五笔: MFT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ODH
四角: 74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才声。本义:财物)

(2) 同本义(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米粟在内)

财,人所宝也。——《说文》

财,货也。——《广雅》

以九赋敛财贿。——《周礼·太宰》。注:“泉谷也。”

与其财用。——《周礼·职方式》。注:“帛谷货贿也。”

先财而后礼。——《礼记·坊记》。注:“币帛也。”

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礼记·聘义》。注:“谓璧琮享币也。”

财之为言才也。凡粟米丝麻材木可用者曰财。——《六书故》

乘其财用之出入。——《周礼·天官·宰夫》

暮而果大亡其财。——《韩非子·说难》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资财(资金与财物);生财;地财;浮财;洋财;邪财

(4) 财富;财产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史记·魏公子列传》

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

(5) 又如:钱财;敛财(搜括钱财)

(6) 姓

副词

(1) 通“才”。仅仅

财令陵为助兵。——《汉书·李陵传》

士财有数千。——《汉书·李广利传》

(2) 通“纔”。刚刚

乃为小冠,高广财二寸。——《汉书·杜钦传》

动词

(1) 通“裁”

(2) 裁成,裁制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人道。——《易·泰》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财制礼义之宜 。——《淮南子·要略》

(3) 裁断,指材料的剪裁和人事的论断

凡物载名而来,圣人因而财之,而天之治。——《管子·心术下》

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4) 节制,制裁

民重则君轻,民轻则君重,此乃财馀以满不足之数也。——《管子·揆度》

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荀子·天论》

(5) 杀,自杀

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财。——《史记·吕太后本纪》

英文翻译

wealth, valuables, riches

方言集汇

◎ 粤语:coi4
◎ 潮州话:cai5

宋本广韵

[l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LV
五行:
仓颉: YPKS
四角: 21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从毌( guàn),虍( )声。“毌”即“贯”字,是穿钱用的绳索。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本义:俘获)

(2) 同本义

虏,获也。——《说文》

献民虏者操右袂。——《礼记·曲礼》。注:“军所获也。”

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虏楚将 屈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虏赵王。——《战国策·燕策》

(3) 亦指虏掠、抄掠

珠柙离丘体,珍宝见剽虏。——张载《七哀》

匈奴虏略千余人及畜产而去。——《史记·韩长孺列传》

(4) 又如:虏掠(虏获掠夺);虏夺(虏掠抢夺);虏暴(残害暴虐他人,一如奴隶);虏略(虏获掠夺)

名词

(1) 俘虏

乘奔逐北,斩首捕虏十余万。——《盐铁论·诛秦》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为降虏手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

为奔亡之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乞为囚虏。——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虏囚(俘虏);虏役(奴役);虏伏(如俘虏一样降服)

(3) 奴仆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虏役(奴仆);虏使(役使之如奴隶)

(5) 指敌人;叛逆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虏尘(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

(7) 古时对北方外族或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蔑称

诟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奉西北之虏。——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虏人(胡人);虏民(胡族的人民); 虏廷(胡虏的朝廷); 虏使(胡虏的使臣)

英文翻译

to capture, imprison, seize; a prison

方言集汇

◎ 粤语:lo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