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汉 古永《黑龙见东莱对》:“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
成语用法
财竭力尽作谓语、定语;指生活困境。
引证解释
⒈ 谓财力用尽。形容陷入困境。
引《汉书·谷永传》:“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灾异娄降,饥饉仍臻。”
宋洪迈《容斋五笔·长庆表章》:“朝廷以诸道十五万众, 裴度元臣宿望, 乌重嗣、李光颜当时名将,屯守逾年,竟无成功,财竭力尽。”
亦作“财殫力竭”、“财殫力尽”。 《晋书·刘毅传》:“自桓玄以来,驱蹙残败,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僻幽深,自非财殫力竭,无以至此。”
《魏书·百济传》:“自冯氏数终,餘烬奔窜,丑类渐盛,遂见陵逼,构怨连祸,三十餘载,财殫力竭,转自孱踧。”
《魏书·辛雄传》:“当今天下黔黎,久经寇贼……财殫力尽,无以卒岁。”
财竭力尽的国语词典
财物和力气都已耗尽。形容生活陷入贫困。汉.谷永〈黑龙见东莱对〉:「百姓财竭力尽,愁恨感天。」也作「财殚力竭」、「财殚力尽」。
财竭力尽的网络释义
财竭力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贝,才声。本义:财物)
(2) 同本义(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米粟在内)
财,人所宝也。——《说文》
财,货也。——《广雅》
以九赋敛财贿。——《周礼·太宰》。注:“泉谷也。”
与其财用。——《周礼·职方式》。注:“帛谷货贿也。”
先财而后礼。——《礼记·坊记》。注:“币帛也。”
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礼记·聘义》。注:“谓璧琮享币也。”
财之为言才也。凡粟米丝麻材木可用者曰财。——《六书故》
乘其财用之出入。——《周礼·天官·宰夫》
暮而果大亡其财。——《韩非子·说难》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资财(资金与财物);生财;地财;浮财;洋财;邪财
(4) 财富;财产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史记·魏公子列传》
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
(5) 又如:钱财;敛财(搜括钱财)
(6) 姓
副词
(1) 通“才”。仅仅
财令陵为助兵。——《汉书·李陵传》
士财有数千。——《汉书·李广利传》
(2) 通“纔”。刚刚
乃为小冠,高广财二寸。——《汉书·杜钦传》
动词
(1) 通“裁”
(2) 裁成,裁制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人道。——《易·泰》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财制礼义之宜 。——《淮南子·要略》
(3) 裁断,指材料的剪裁和人事的论断
凡物载名而来,圣人因而财之,而天之治。——《管子·心术下》
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4) 节制,制裁
民重则君轻,民轻则君重,此乃财馀以满不足之数也。——《管子·揆度》
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荀子·天论》
(5) 杀,自杀
于嗟不可悔兮,宁早自财。——《史记·吕太后本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ai5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立,曷声。本义:背举;用肩背负)
(2) 同本义
五行之动,迭相竭也。——《礼记·礼运》。注:“犹负戴也。”
(3) 干涸;枯竭
伊洛竭而夏亡。——《国语·周语》。注:“涸也。”
渊泉不能竭。——《淮南子·说林》
竭泽而渔。——《淮南子·本经》
(4) 又如:竭涸(干涸无水);枯竭(水源干涸)
(5) 穷尽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彼竭我盈。
庶竭驽钝。——《三国志·诸葛亮传》
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人道竭矣。——《礼记·大传》。注:“尽也。”
齐明而不竭。——《荀子·脩身》。注:“不穷也。”
(6) 又如:耗竭(消耗净尽);竭蹶(资产匮乏);竭志殚力(用尽了意志和力量);竭诚尽瘁(尽心尽力)
(7) 亡;失去
唇竭则齿寒。——《庄子》
(8) 败坏;毁灭
且律竭先,盈而以竭。——《左传·宣公十二年》。注:“败也。”
耳目淫则竭。——《淮南子》。高诱注:“竭,灭也”。
副词
(1) 悉;全
诸侯之病竭至,以待桓公。——《管子·大匡》
(2) 又如:竭绝(完全;到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kiat8 [客英字典] ket8 [海陆丰腔] kiet8 kiet7 [梅县腔] kiet8 [台湾四县腔] kiet8 kiet7 [宝安腔] ket7 [客语拼音字汇] kiad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2) 同本义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4) 力量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6) 能力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8) 威力;权势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9)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10)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11) 劳役;仆役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12)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13)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14) 兵士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15) 姓 动词 (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2)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3) 役使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4)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副词 (1) 尽力,竭力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英文翻译power, capability, influence
方言集汇◎ 粤语:lik6
◎ 客家话:[陆丰腔] lit8 [梅县腔] lit8 [海陆丰腔] lit8 [客英字典] lit8 [台湾四县腔] lit8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东莞腔] lit8 [沙头角腔] lit8 [宝安腔] lit8 ◎ 潮州话:lag8 (lâk 旧时:lât)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详细解释jǐn副词 (1) (尽为“儘”和“盡”的简化字) (2) 尽量,尽可能 。如:尽早;尽分(尽量);尽语(尽量告诉) (3) 意思同“最”,用在方位词的前面 。如:尽南边;尽前边 (4) 老是;总 。如:尽子(总是;老是) (5) 〈方〉∶保持某种事情的连续性 。如:他衣服都被汗湿透了,还尽着干呢?这些日子尽下雨 动词 (1) 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不得超过 。如:尽着一天把事情处理完 (2) 让先 。如:尽让(谦让);尽着好位子坐;尽好的吃 (3) 任凭,纵使 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武衍《宫词》 (4) 又如:尽下(听凭臣下;对臣下放心。帝王宽以待下) (5) 另见 jìn形容词 (1)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盡,器中空也。——《说文》 (2) 又如:尽觞(饮尽杯中之酒);尽光(精光。全无剩余) 动词 (1) 竭;完;没有了 尽,竭也,终也。——《广韵》 尽,止也。——《小尔雅》 尽莫不然也。——《墨子经》 固民自尽。——《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攻械尽。——《墨子·公输》 民力尽于无用。——《墨子·七患》 马力尽矣。——《荀子·哀公》 林尽水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雪尽马蹄轻。——唐· 王维《观猎》诗 以尽吾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尽其肉。——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 烧尽北船。——《资治通鉴》 必尽吾力。——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尽言(竭尽其言);尽志(竭尽心志);尽哀(竭尽哀思);尽盘将军(指贪吃的人);尽敬(竭尽敬意) (3) 达到极限 五帝三王之于乐,尽之矣。——《吕氏春秋·明理》。注:“极也。” (4) 又如:尽美(极美;完美);尽善(十分完善);尽齿(尽其年寿;指衰老) (5) 全部用上;全部使出 。如:尽辞(毫无保留地把话说出来);尽醉(尽情醉酒) (6) 死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聊斋志异》 (7) 又如:尽命(终天年;效死;丧命);尽年(极其天年);尽死(效死);尽绝(绝灭) (8) 努力完成 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荀子·荣辱》。谓:“精于事。” (9) 又如:尽义务(尽本分,完成自己所应做的事);尽规(竭力谋划) (10) 追问 当下心中大喜,却故意的尽了那风水几句。——《儿女英雄传》 (11) 消灭;消失 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史记·秦始皇本纪》 介词 (1) 到…底;到…尽头 。如:尽岁(全年;整年);尽世(一辈子);尽日(一整天,一天到晚);尽人(所有的人);尽物(所有之物);尽止(尽头;止境);尽头路(末路;绝路);尽情话(绝情话;无情话);尽古(终古);尽场儿(到头来;自始至终)。又指农历月终。古以农历月终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 (2) 姓 副词 (1) 全部,都 虚实尽知。——《资治通鉴·唐纪》 尽杀其戍卒。 尽杀之。 尽戮之。 (2) 又如:应有尽有;尽净(全部不剩);尽皆(全都;完全);尽实(完全按照实情);尽多(全部,尽皆) (3) 另见 英文翻译exhaust, use up; deplete
方言集汇◎ 粤语:zeon6
◎ 潮州话:之因6 ,zing6(chĭng) [揭阳]zêng6(chĕng) 宋本广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