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腹下洁白,有刻如鱼齿的贝。也称齿贝。
晋 法显 《佛国记》:“市无屠行及酤酒者,货易则用贝齿。”《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又出瑇瑁、贝齿、古贝、沉木香。”《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国》:“以贝齿为货,有金刚、旃檀、鬱金,与 大秦 、 扶南 、 交趾 相贸易。”
像编贝一样洁白整齐的牙齿。
唐 黄滔 《汉宫人诵<洞箫赋>赋》:“风流无比,吟哦於贝齿朱脣。” 宋 范纯仁 《尹判官墓志》:“ 嗣復 在幼,星眸贝齿,爽如秋隼,一翥千里。”《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胡天游 《咏葡萄》:“软谢金刀切,津宜贝齿湝。”
引证解释
⒈ 腹下洁白,有刻如鱼齿的贝。也称齿贝。
引晋法显《佛国记》:“市无屠行及酤酒者,货易则用贝齿。”
《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又出瑇瑁、贝齿、古贝、沉木香。”
《新唐书·西域传上·天竺国》:“以贝齿为货,有金刚、旃檀、鬱金,与大秦、扶南、交趾相贸易。”
⒉ 像编贝一样洁白整齐的牙齿。
引唐黄滔《汉宫人诵<洞箫赋>赋》:“风流无比,吟哦於贝齿朱脣。”
宋范纯仁《尹判官墓志》:“嗣復在幼,星眸贝齿,爽如秋隼,一翥千里。”
《随园诗话》卷一引清胡天游《咏葡萄》:“软谢金刀切,津宜贝齿湝。”
贝齿的网络释义
贝齿
贝齿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海贝形。汉字部首之一。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又用作装饰,故从“贝”的字多与钱财宝物、装饰品或贸易商品有关。本义:海贝)
(2) 牡蛎、蛤或其它软体动物中腹足类和瓣鳃类的统称。体软无节,外束膜一层曰外套膜,能分泌液质,结构成壳,名为介
(3) 贝壳
(4) 又如:贝阁(用贝壳装饰宫门前的楼观);贝阙(以贝装饰的宫门楼观);贝文(贝壳的纹彩);贝饰(贝制的饰物);贝雕(在贝壳上雕刻或镶嵌的工艺品。包括人物、山川、花卉、动物以及家具、文具等)
(5) 古代货币
大贝四寸八分以上。——《汉书·食货志》
(6) 又如:贝货(古代以贝壳为货币,故称贝货);贝财(货财);贝币(原始货币)
(7) 锦上的贝形花纹 。如:贝胄(用文贝装饰的头盔)
(8) 印度贝多或贝多罗树的简称。佛教徒以其叶写经 。如:贝函(佛经经匣);贝多叶(多罗树的叶;写经的树叶);贝典(贝夹。佛经);贝字(写在叶上的字。指佛经);贝书(贝叶书。佛经)
(9) 贝尔的简称
(10)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2) 同本义
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大戴礼记·易本命》
发堕齿槁。——《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
(3) 又如:齿吻(齿及唇);齿颊(牙齿与脸颊)
(4) 排列如齿状的物品
齿革羽毛。——《书·禹贡》。传:“象牙也。”
(5) 又如:锯齿;梳齿;羊齿(一种植物)
(6) 指年龄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数年也。”
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礼记·文王世子》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齿序(年龄的大小顺序);齿力(年龄和体力)
动词
(1) 并列,次列
不敢与诸任齿。——《左传·隐公十一年》。注:“列也。”
百官以此相齿。——《庄子·天下》
(2) 又如:齿列(与人同等并列);齿遇(以同等相对待);齿班(并列)
(3) 谈说,重视 。如:齿及(说及,挂齿);齿牙余论(言词之力;口舌之劳)
(4) 录用,收纳
终身不齿。——《礼记·王制》。注:“犹录也。”按,齿有行列者。
(5) 又如:齿召(予以录用征召);齿用(录用);齿旧(录用旧臣)
(6) 挡,触
吾谋适合意,几亦齿奸锋。——宋· 王安石文
(7) 又如:齿战(上下齿连连相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戈衣2(起)徐丸2(耻),ki2 cin2(khí chhí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