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虎
词语释义
貔虎
(1) 喻勇敢强猛的军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豼虎”。
⒉ 貔和虎。亦泛指猛兽。
引三国魏阮籍《搏赤猿帖》:“僕不想歘尔梦搏赤猿,其力甚於貔虎。”
明王世贞《将军行》:“翩翩执金吾,緹骑类貔虎。”
⒊ 比喻勇猛的将士。
引《后汉书·光武帝纪赞》:“寻邑百万,貔虎为羣。”
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驱貔虎,奋尺劒,入紫微,升帝道。”
唐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阶下豼虎士,幕中鸳鷺行。”
明孙贲《送翰林典籍张敏行之官西上》诗:“九重下詔徵貔虎,推轂上将开都府。”
⒋ 比喻桀骜不驯的武夫。
引宋苏辙《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自祖宗以来,以管军八人总领中外师旅,内以弹压貔虎,外以威服夷夏。”
貔虎的国语词典
貔与虎都是猛兽。比喻勇猛的将士。
貔虎的网络释义
貔虎
貔虎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又名白罴、白孤、执夷 。传说中的一种野兽,有的说像虎,有的说像熊。如:貔熊(古代两种猛兽名。比喻勇猛的将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1 [客英字典] pi1 [宝安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台湾四县腔] pi1 [梅县腔] pi1
◎ 潮州话:p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方言集汇◎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十姥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