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出去了

huō chū qù le [huo chu qu le]

词语释义

表示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不惜一切。

汉字详情

huō,huò [huo]
部首: 705
笔画: 17
五笔: PDHK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RCOR
四角: 38668

详细解释

huō

名词

空缺;露出缺口;缺损 。如:豁齿(牙齿残缺脱落);豁牙锯齿(器物边口残破缺损,形同锯齿);豁牙(器物边口的残破处)

动词

(1) 裂开;割裂 。如:墙上豁了一个口子;豁口截舌(撕开嘴巴,截去舌头。意为命人住嘴)

(2) 舍弃,狠心付出某种代价 。如:豁出三天时间,也要把它做好;豁出性命;豁脱(豁出;花费);豁撒(抛撒;挥霍);豁平(舍弃)

(3) 〈方〉∶跨 。如:豁上马背(跨上马背;骑虎难下,不得不干到底)

(4) 〈方〉∶指草和庄稼混长在一起,把土地糟蹋了 。如:地豁了(地被长在庄稼中的草糟蹋了)

(5) 另见huò

huò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open up, clear; exempt

方言集汇

◎ 粤语:ku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wat7 wok7 hot7 [梅县腔] wat7 hat7 [宝安腔] hot7 wok7 [东莞腔] gut7 [客英字典] hat7 hot7 vat7 [台湾四县腔] wat7 wok7 hot7 [客语拼音字汇] fog5 hod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括入聲合口一等xuɑthuat/xuat
chū [chu]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BMK
五行:
仓颉: UU
四角: 2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類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chjyih/tcvihtɕʰwi
[qu]
部首: 224
笔画: 5
五笔: FCU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GI
四角: 407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 )。本义:离开)

(2) 同本义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 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去离(分离;离开);去任(因故离开职位);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来(离去;往来);去位(离开官位)

(4) 除去;去掉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

明日去。——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俸去书来。

(5) 又如:去绝根株(斩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归正(去掉邪恶,归于正道)

(6) 相距,远离

连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难》

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西蜀之去 南海。——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里。——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两地相去50里

(8) 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汝可去应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去住无门(进退两难);去紧(走得快;迅疾);去处(所去的地方);去学校;谁去都一样

(10) 失掉; 失去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

(11) 又如:去失(丢失)

(12) 扮演 。如:去主角的那位长得并不美

(13) 赶走;打发走

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战国策》

(14) 抛弃,舍弃

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15) 又如:去心(心里丢开;放心);去势(舍弃权势)

(16) 去世,死亡

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晋· 陶渊明《杂诗》

(17) 又如:去世(死亡)

(18) 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宋· 梅尧臣《绝句》

归去来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一鸣辄跃去。——《聊斋志异·促织》

跃去尺有咫。

(19) 又如:我去考虑考虑;明年回乡下去;船向前慢慢开去;把东西给他送去

(20) 逃离,逃亡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

小敌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纺焉以度而去之。——《左传·昭公十九年》

(21) 通“驱”。驱逐

千乘三去。——《左传·僖公十五年》

形容词

(1) 过去了的 。如:去岁(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过去的岁月)

(2) 通“怯”。胆小,畏缩

介词

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水浒传》

名词

去声。汉语四声之一

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王力《汉语音韵学》

英文翻译

go away, leave, depart

方言集汇

◎ 粤语:heoi2 heoi3
◎ 客家话:[梅县腔] hi5 ki5 [沙头角腔] hi5 ki5 [客英字典] hi5 ki5 [海陆丰腔] hi5 ki5 [宝安腔] hi5 [东莞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ki4 [陆丰腔] ki3 ki5 h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羌舉上聲開口三等kʰĭokhiox/qivv
liǎo,le [liao,le]
部首: 106
笔画: 2
五笔: BNH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N
四角: 17207

详细解释

le

助词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完成 。如:我已经问了老王;人老了,身体差了;头发白了;这双鞋太小了。

语气词

(1) 表示肯定语气 。如:明天又是星期六了;要过新年了,人们都很高兴。

(2) 表示促进或劝止 。如:快躲了;别吵了!闪开了!

(3) 表示感叹语气 。如:好了!别闹了!

(4) 另见 liǎo

liǎo

动词

(1) (象形。从子,无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初生的婴儿,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本义:束婴儿两臂)

(2) 手弯曲

了,尥也。从子无臂象形。——《说文》。按,犹交也。手之挛曰了,胫之絷曰尥。

凡物二股或一股结纠紾缚不直伸者曰了戾。——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 又如:了尥(手腿弯曲,引申指二物纠结绞缠不直伸的样子)

(4) 假借为“憭”、“悟”。懂得,明白其意思

嫌人不了。——《尔雅·释丘》注

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世说新语》

(5) 如:了法(领悟法理);了得事(懂行);了利(清楚,明白);了然(明白,清楚)

(6) 结束,了结

小乔初嫁了。—— 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 又如:了还(了却,偿还);了局(结局;结束);了了(了结了);了劣(了账;了结);了休(终止,了结)

形容词

(1) 聪敏,颖慧

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后汉书·孔融传》

了,快也。秦曰了。——《方言二》

(2) 又如:了慧(聪明);了干(精明干练)

(3) 清楚,明晰 。如:了利(清楚;明白);了辩(对答清楚敏捷)

(4) 明亮,光亮

收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清· 纳兰性德《琵琶仙》

副词

(1) 完全,全然——与“无”、“不”连用,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范围,相当于“完全”、“完全” 。如:了无恐色;了不相涉;了不可得(到最后也得不到)

(2) 放在动词之后,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 。如:办得了;你来得了来不了?

(3) 另见 le

英文翻译

to finish; particle of completed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liu5
◎ 客家话:[梅县腔] liau3 [台湾四县腔] liau3 le3 [客英字典] liau3 [海陆丰腔] liau3 le3 [陆丰腔] liau3 [沙头角腔] liau3 [东莞腔] liau3 [客语拼音字汇] liau3 [宝安腔] liau3
◎ 潮州话:liou2/liao2 liou3/lia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九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盧鳥上聲開口四等leux/levli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