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谨

qiān jǐn [ qian jin]
繁体 謙謹
注音 ㄑ一ㄢ ㄐ一ㄣˇ

词语释义

谦和谨慎。 说谦虚的话﹐客套。

词语解释

  1. 谦和谨慎。

    《晋书·阳骛载记》:“ 騖 清贞谦谨,老而弥篤。”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张仲安 ﹞为人谦谨有礼法,时辈称焉。” 沙汀 《困兽记》一:“和他的书法一样有名的是他的谦谨。”

  2. 说谦虚的话,客套。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 东山 赞嘆再三,少年极意谦谨,晚上又同宿了。”

引证解释

⒈ 谦和谨慎。

《晋书·阳骛载记》:“騖清贞谦谨,老而弥篤。”
元刘祁《归潜志》卷五:“﹝张仲安﹞为人谦谨有礼法,时辈称焉。”
沙汀《困兽记》一:“和他的书法一样有名的是他的谦谨。”

⒉ 说谦虚的话,客套。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东山赞嘆再三,少年极意谦谨,晚上又同宿了。”

谦谨的国语词典

谦虚恭谨。

谦谨的网络释义

谦谨

  • 谦谨,是一个汉语词汇,
  • 拼音是qiān jǐn,
  • 释义:1、谦和谨慎。2、说谦虚的话,客套。
  • 汉字详情

    qiān [qian]
    部首: 226
    笔画: 12
    五笔: YUV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VTXC
    四角: 3873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兼声。本义:谦虚,谦逊) 同本义

    谦,敬也。——《说文》。按,侧重于内心上的恭顺谨慎。

    谦,逊让也。——《玉篇》

    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又,谦者,德之柄也。——《易·系辞》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易·谦》

    皆谦而礼交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谦得益。——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非苟为谦。——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谦洽(谦虚和蔼);谦光(虽谦抑而辉光益显);谦冲(谦虚);谦克(谦逊自制);谦厚(谦逊温厚)

    动词

    (1) 通“嫌( xiān)”。嫌疑

    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荀子·仲尼》

    (2) 丧失

    爵位不谦,田宅不亏。——《逸周书·武称》

    (3) 假借为“兼”。同时具备若干方面

    齐君由谦杀之恐不辜。——《墨子·明鬼下》

    (4) 通“慊”。满足

    此之谓自谦。——《礼记·大学》

    英文翻译

    humble, modest

    方言集汇

    ◎ 粤语:him1

    宋本广韵

    jǐn [jin]
    部首: 226
    笔画: 13
    五笔: YA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女性
    仓颉: IVTLM
    四角: 3471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堇( qín)声。本义:谨慎,小心)

    (2) 同本义

    谨,慎也。——《说文》

    以谨无良。——《诗·大雅·民劳》

    以谨罔极。

    谨畜藏。——《荀子·王制》

    谨厚以为厚。——《楚辞·怀沙》

    谨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谨食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自谨惜。——清· 张廷玉《明史》

    谨护其失。——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谨畏(小心谨慎);谨肃(严谨认真);谨言(谨慎说话);谨厚(谨慎忠厚);谨介(谨慎耿介)

    (4) 恭敬

    谨斩樊於期头。——《战国策·燕策》

    谨使臣良。——《史记·项羽本纪》

    谨诺。

    谨奉神稷而以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谨呈(敬呈);谨启;谨致谢意;谨祈;谨恪(谨谨恭敬);谨白(敬告,敬启);谨禀(禀告);谨媚(恭顺柔媚)

    (6) 谨严;严格 。如:谨急(谨严急刻);谨细(谨严细密);谨质(谨严质朴)

    动词

    (1) 严防;严禁 。如:谨风(防风);谨盗(防盗)

    (2) 严守;谨守 。如:谨律(谨守戒律);谨户(严守门户);谨立(严守立身为人之道)

    英文翻译

    prudent, cautious; atten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ga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