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诽

bàng fěi [ bang fei]
繁体 謗誹
注音 ㄅㄤˋ ㄈㄟˇ

词语释义

诽谤。

词语解释

  1. 诽谤。

    《旧唐书·高骈传》:“若此时谤诽忠臣,沉埋烈士,匡復宗社,未见有期。”

引证解释

⒈ 诽谤。

《旧唐书·高骈传》:“若此时谤诽忠臣,沉埋烈士,匡復宗社,未见有期。”

汉字详情

bàng [bang]
部首: 226
笔画: 12
五笔: YUPY
五行:
仓颉: IVYBS
四角: 30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2) 同本义

谤,毁也。——《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有能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以致天下怨谤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谤书(攻击别人或揭发别人隐私的文书;亦专指《史记》)

(4) 诽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是故事修而谤兴。——唐· 韩愈《原毁》

(5) 又如:谤言(公开指责他人的话。同谤议);谤誉(毁谤或赞誉)

(6) 诅咒

进胙者莫不谤令尹。——《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英文翻译

slander, libel

方言集汇

◎ 粤语:pong3

宋本广韵

fěi [fei]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DJD
五行:
仓颉: IVLMY
四角: 317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非声。本义:背地议论,指责他人)

(2) 同本义

诽,谤也。——《说文》。按,放言曰谤,微言曰诽、曰讥。”

诽,明恶也。——《墨子经上》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诽怨(责备怨恨);诽议(责难,非议)

(4) 毁谤

经诽誉。——《淮南子·本经》

贤者诽。——《吕氏春秋·决胜》

而废格沮诽。——《汉书·食货志》。注:“谓非上所行。”

赏者有诽焉,不足以劝。——《韩非子·八经》

(5) 又如:诽诽(众说纷纷的样子);诽章(谤书,谤毁他人的奏章);诽讥(毁谤讥讽);诽誉(毁谤和赞誉);诽诋(诽谤诋毁)

英文翻译

slander, vilify, condemn

方言集汇

◎ 粤语:fei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