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誉

bàng yù [ bang yu]
繁体 謗譽
注音 ㄅㄤˋ ㄩˋ

词语释义

毁谤和称誉。

词语解释

  1. 毁谤和称誉。

    《国语·晋语六》:“考百事於朝,问谤誉於路。” 唐 柳宗元 《谤誉》:“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亦各有道。” 清 龚自珍 《尊史》:“史之尊,非其职语言、司谤誉之谓,尊其心也。”

引证解释

⒈ 毁谤和称誉。

《国语·晋语六》:“考百事於朝,问谤誉於路。”
唐柳宗元《谤誉》:“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亦各有道。”
清龚自珍《尊史》:“史之尊,非其职语言、司谤誉之谓,尊其心也。”

谤誉的网络释义

谤誉

  • 毁谤和称誉。《国语·晋语六》:“考百事於朝,问谤誉於路。” 唐 柳宗元 《谤誉》:“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亦各有道。” 清 龚自珍 《尊史》:“史之尊,非其职语言、司谤誉之谓,尊其心也。”
  • 汉字详情

    bàng [bang]
    部首: 226
    笔画: 12
    五笔: YUPY
    五行:
    仓颉: IVYBS
    四角: 30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2) 同本义

    谤,毁也。——《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有能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以致天下怨谤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谤书(攻击别人或揭发别人隐私的文书;亦专指《史记》)

    (4) 诽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是故事修而谤兴。——唐· 韩愈《原毁》

    (5) 又如:谤言(公开指责他人的话。同谤议);谤誉(毁谤或赞誉)

    (6) 诅咒

    进胙者莫不谤令尹。——《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英文翻译

    slander, libel

    方言集汇

    ◎ 粤语:pong3

    宋本广韵

    [yu]
    部首: 713
    笔画: 13
    五笔: IWY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CYMR
    四角: 90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舆 (yù)声。本义:称赞,赞美)

    (2) 同本义

    誉,偁也。——《说文》

    誉名美也。——《墨子经》

    状古述今曰誉。——《周书·谥法》

    君子不以口誉人。——《礼记·表记》

    佞誉诬谀。——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誉之则以为忧。——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誉人(称赞人);誉谀(歌颂阿谀);誉叹(赞叹)

    (4) 通“举” 。推荐

    更相荐誉。——《汉书·贾捐之传》

    而列士不誉。——《汉书·匡衡传》

    先时荐誉。——《后汉书·宦者传论》

    名词

    (1) 荣誉,美名

    以永终誉。——《诗·周颂·振鹭》

    则燕则誉。——《礼记·射义》。注:“言国安则有名誉。”

    誉辅其赏,毁随其罚。——《韩非子》

    (2) 又如:誉望(名望)

    (3) 通“与” 。同类

    交众誉多。——《管子·明法》

    莫不亲誉。——《荀子·议兵》

    推类接誉。——《荀子·臣道》

    英文翻译

    fame, reputation; pra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