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听

dì tīng [ di ting]
繁体 諦聽
注音 ㄉ一ˋ ㄊ一ㄥ

词语释义

(书)(动)仔细地听:屏息~。

词语解释

  1. 注意地听,仔细听。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諦听殊未足。”《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合掌跪膝諦听。”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肃肃全军,諦听諦听。”

引证解释

⒈ 注意地听,仔细听。

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諦听殊未足。”
《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合掌跪膝諦听。”
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肃肃全军,諦听諦听。”

谛听的国语词典

仔细的听。

谛听的网络释义

谛听 (通灵神兽)

  • 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着的通灵神兽,可以通过听来辨认世间万物 ,尤其善于听人的心,在名著《西游记》中有述说谛听辨别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 它集群兽之像于一身,聚众物之优容为一体,有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
  • 谛听 (词语)

  • 谛听,出自《霓裳羽衣歌》。意思:注意地听,仔细听。
  • 谛听造句

    刚到这里,小谛听忽然一声惊叫,看着门口的方向,胆怯的向孙嫦所在的位置退了退。
    如果夜阑人静,你谛听了柴可夫斯基的。
    玉秀敛声屏气,正欲谛听,但板胡声与高腔却嘎然中断,一切归于宁静。
    他“谛听着鸠鸣,心里又快乐又忧愁,凄凄凉凉的,凄凉得那么美”。
    夜阑人静,独自一人谛听着钟摆在冷漠地、不停地摆动……黑夜与睡梦笼罩着大地,万籁俱寂。
    这里有嵇康的广陵散,有西游记中出现过的谛听,有谛听的结拜兄弟哼哈二将。
    小谛听一怔,继而点头,叼起玉兔便是跑了出去。
    神啊,我的愿望真是愚傻,它们在你的歌声中喧嚣。让我只谛听吧。
    春秋非春秋,战国非战国,诸子立道统,七国辅为战,小乞得真传,悠游天下间,问道诸家事,谛听干戈喧,笑谈君王密,世闻盛名传,欲知后事何,且观我来言。
    临了,还不忘弯腰伸手向万通、龙啸天和谛听做了一个里面请的手势。
    游古城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去细细谛听时间的跫音,去慢慢感受岁月的尘色和古老的和风。
    原本趴在莲台下的谛听,站立起来,口吐人言菩萨,佛陀四门虽然虽然是佛门大法,但只有半个时辰,怕是降服不了他。
    谛听大人,你可算来的及时啊,要不然我们就玩完了。
    我的白昼己经完了,我象一只泊在海滩上的小船,谛听着晚潮跳舞的。
    孙悟空颇为着急,挠了挠手上的猴毛,一双火眼金睛直盯着谛听,心里却是在想着为何他的火眼金睛看不出身边这个妖怪的是何出身。
    天高气清,谛听飞燕啁啾鸣啭;往复滑翔,腾云驾雾直冲天际。
    谛听其语,急遽搀夺,不甚可辨,似是争墓田地界。
    雨打浮萍,隔窗悠然谛听,奏响初春乐章,点燃青春梦想。雨水节气喜气扬,小雨浸润心田祥。洒向人间雨水情,小河流淌鸟儿唱。春雨浇洒草木艳,百花盛开满园香。
    他不清楚万通、龙啸天和谛听三人的真实实力,也不敢贸然建议三人去那里寻找机缘。
    在第二十七道雷霆闪电劈在谛听身上时,谛听一声悠长、震耳的嘶吼声从其口中发出,这声嘶吼,已经脱离了人类能发出的声音范围。

    汉字详情

    [di]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UP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YBB
    四角: 30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帝声。本义:细察;详审)

    (2) 同本义

    谛,审也。从言,帝声,字亦作諦。——《说文》

    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三国志》

    (3) 明白;了解

    或有未谛,循循诱之。——鲁迅《且介亭杂文》

    副词

    (1) 详细,仔细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

    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谛听(仔细地听)

    名词

    (1) 佛教名词。谓真实无谬的道理

    实义是谛义、真义、如义、不颠倒义、无虚诳义。——《大毗婆沙论》

    (2) 事物的内在含义或意义 。如:真谛

    英文翻译

    careful, attentiv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3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

    tīng [ting]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R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HML
    四角: 620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 接受,听信,接纳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7)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 决断;审理 。

    (9)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 等候;待 。

    (11)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 听凭,任凭。

    (13)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 侦察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名词

    (1) 耳朵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 马口铁罐。

    (3)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 耳目,间谍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英文翻译

    hear; understand; obey, comply

    方言集汇

    ◎ 粤语:jan5 teng1 ting1 t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宜引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ngjinx/ngiinŋĭ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