谘诉

zī sù [ zi su]
繁体 諮訴
注音 ㄗ ㄙㄨˋ

词语释义

1.咨询诉说。

词语解释

  1. 咨询诉说。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吴郡僧智书》:“諮诉无因,但用穷结。”

引证解释

⒈ 咨询诉说。

南朝陈徐陵《与王吴郡僧智书》:“諮诉无因,但用穷结。”

谘诉的网络释义

谘诉

  • zī sù ㄗㄧ ㄙㄨˋ
  • 谘诉(谘诉)
  • 咨询诉说。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吴郡僧智书》:“谘诉无因,但用穷结。”
  • 汉字详情

    [zi]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UQ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IOR
    四角: 3776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咨”。征询;商议

    国有大政,必议之于前训,谘之于故老。——《后汉书》

    (2) 又如:谘事(询问政事);谘析(商讨辨析);谘谋(商议谋划)

    (3) 通“资”。供给 。如:谘酒(敬酒)

    英文翻译

    consult, confer; communicate in

    方言集汇

    ◎ 粤语:zi1

    宋本广韵

    [su]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RYY
    五行:
    仓颉: IVHMY
    四角: 327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2) 同本义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4) 告诉,说给人听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肩携长,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诉怨(对人诉说怨愤之情);诉长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诉说);诉事(陈诉事情);诉屈(申诉冤屈);诉言(诉说)

    (6) 求,求助 。如:诉诸武力

    (7) 有事实根据地说人坏话。通“愬

    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 晋侯。——《左传·成公十六年》

    公伯寮愬 子路于 季孙——《论语·宪问》

    英文翻译

    accuse; sue; inform; nar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ou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