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谮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恶言中伤。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中常侍 曹节 、 张諫 、 王甫 等因宠乘势,贼害忠良,谗譖故大将军 竇武 、太傅 陈蕃 ,虚遭无形之舋,被以滔天之罪。”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一折:“颇奈 费无忌 无礼,在父王根前百般谗譖,将俺老相国 伍奢 父子满门家属,诛尽杀絶。”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九:“ 犀首 进谗譖, 韩非 受指摘。”
引证解释
⒈ 恶言中伤。
引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中常侍曹节、张諫、王甫等因宠乘势,贼害忠良,谗譖故大将军竇武 、太傅陈蕃,虚遭无形之舋,被以滔天之罪。”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颇奈费无忌无礼,在父王根前百般谗譖,将俺老相国伍奢父子满门家属,诛尽杀絶。”
清吴伟业《行路难》诗之九:“犀首进谗譖, 韩非受指摘。”
谗谮的国语词典
以谗言毁谤他人。
谗谮的网络释义
谗谮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毚(
)声。本义:说别人的坏话) 同本义谗,谮也。——《说文》
谗,诞也。——《韩诗外传》
谗口嚣嚣。——《诗·小雅·十月之交》
败言为谗。——《左传·昭公五年》
谗鼎之铭。——《左传·昭公三年》。服注:“疾谗之鼎。”
取彼谗人。——《后汉书·马援传》
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因谗之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谗谤(诋毁,诽谤);谗言冷语(毁谤、讥刺的冷言冷语)
名词
(1) 说别人坏话的人
谗与佞,俱小人也。——《论衡·答佞》
(2) 又如:谗人(喜欢恶意攻击、陷害贤良的人);谗夫(谗害他人的人)
(3) 谗言,陷害别人的坏话
乱之又生,君子信谗。——《诗·小雅·巧言》
采苓,刺晋献公也。 献公好听谗焉。——《诗·唐风·采苓序》
安帝信谗,无辜死者多。——《后汉书·五行志》
(4) 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洎李牧以谗诛。——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谗箭(谗言伤人像箭那样,说它既锐利又难以防备);谗阅(互相毁谤、争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赞(
)声。本义: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 同本义谮,谗也。——《玉篇》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诗·小雅·巷伯》
夫人谮公于齐侯。——《公羊传·庄公元年》。注:“如其事曰诉,加诬曰谗。”
浸润之谮。——《论语·颜渊》
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韩非子·奸劫弑臣》
因谮其( 李岩)欲反。——《明史》
(2) 又如:遭谮(遭到诽谤谗害);谮语(谗言;说别人的坏话);谮人(诬谗他人);谮害(进谗言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