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愬

chán shuò [chan shuo]
繁体 讒愬

词语释义

谗毁,诽谤。

词语解释

  1. 谗毁,诽谤。

    《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橈众枉,勉彊以从王事则反见憎毒谗愬。”《周书·萧大圜传》:“ 大圜 以世多故,恐谗愬生焉,乃屏絶人事。”《北史·贺拔岳传》:“﹝ 岳 ﹞私谓其兄 胜 曰:‘ 丑奴 足为勍敌,若 岳 往无功,罪责立至;假令克定,恐谗愬生焉。’”

引证解释

谗毁,诽谤。

《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橈众枉,勉彊以从王事则反见憎毒谗愬。”《周书·萧大圜传》:“ 大圜以世多故,恐谗愬生焉,乃屏絶人事。”《北史·贺拔岳传》:“﹝岳﹞私谓其兄胜曰:‘ 丑奴足为勍敌,若岳往无功,罪责立至;假令克定,恐谗愬生焉。’”

谗愬的网络释义

谗愬

  • 谗愬,汉语词语,读音是chán shuò,指谗毁,诽谤。
  • 汉字详情

    chán [chan]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QKU
    五行:
    仓颉: IVNUY
    四角: 3773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毚( chán)声。本义:说别人的坏话) 同本义

    谗,谮也。——《说文》

    谗,诞也。——《韩诗外传》

    谗口嚣嚣。——《诗·小雅·十月之交》

    败言为谗。——《左传·昭公五年》

    谗鼎之铭。——《左传·昭公三年》。服注:“疾谗之鼎。”

    取彼谗人。——《后汉书·马援传》

    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因谗之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谗谤(诋毁,诽谤);谗言冷语(毁谤、讥刺的冷言冷语)

    名词

    (1) 说别人坏话的人

    谗与佞,俱小人也。——《论衡·答佞》

    (2) 又如:谗人(喜欢恶意攻击、陷害贤良的人);谗夫(谗害他人的人)

    (3) 谗言,陷害别人的坏话

    乱之又生,君子信谗。——《诗·小雅·巧言》

    采苓,刺晋献公也。 献公好听谗焉。——《诗·唐风·采苓序》

    安帝信谗,无辜死者多。——《后汉书·五行志》

    (4) 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洎李牧以谗诛。——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谗箭(谗言伤人像箭那样,说它既锐利又难以防备);谗阅(互相毁谤、争斗)

    英文翻译

    slander, defame, misrepres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aam4

    宋本广韵

    sù,shuò [su,shuo]
    部首: 440
    笔画: 14
    五笔: UBTN
    仓颉: TBP
    四角: 87332

    英文翻译

    accuse; sue; inform; nar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o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i5 [台湾四县腔] su5 [海陆丰腔] s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桑故去聲開口一等soh/su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