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檄

yù xí [ yu xi]
繁体 諭檄
注音 ㄩˋ ㄒ一ˊ

词语释义

1.说明情况安定民心的公文。

词语解释

  1. 说明情况安定民心的公文。

    宋 王安石 《送文学士倅邛州》诗:“时平无諭檄,不访 碧鸡 祥。”参见“ 諭蜀文 ”。

引证解释

⒈ 说明情况安定民心的公文。参见“諭蜀文”。

宋王安石《送文学士倅邛州》诗:“时平无諭檄,不访碧鸡祥。”

谕檄的网络释义

谕檄

  • 谕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ù xí ,是指说明情况安定民心的公文。
  • 汉字详情

    [yu]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WG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OMN
    四角: 387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

    (2) 同本义

    谕,告也。——《说文》

    以谕九税之利。——《周礼·掌交》

    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周礼·秋官》

    (3) 又如:谕葬(圣上发旨的葬仪);面谕;谕知(告谕而使人知晓)

    (4) 明白、懂得

    谕,晓也。——《广雅》

    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周礼·师氏》注

    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荀子·儒效》

    又不能谕其内志。——《汉书·文帝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战国策·魏策》

    名词

    (1) 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这可得便来谕,着魏子英拿 沙龙。——《小五义》

    (2) 又如:来谕;手谕;赐谕

    (3) 告诫的言辞

    (4) 比喻

    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战国策》

    英文翻译

    proclaim, instruct; edict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宋本广韵

    [xi]
    部首: 420
    笔画: 17
    五笔: SRYT
    五行:
    仓颉: DHSK
    四角: 489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檄文)

    (2) 同本义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4) 泛指信函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动词

    (1)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顾终不成。——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2) 又如:檄调(行檄调动);檄委(用檄文晓谕、托咐)

    英文翻译

    call arms; urgency

    方言集汇

    ◎ 粤语:hat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t7 [陆丰腔] git7 [梅县腔] git7 [宝安腔] hit7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had5 [海陆丰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狄錫開入聲開口四等ghek/hekɣ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