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府

yè fǔ [ ye fu]
繁体 謁府
注音 一ㄝˋ ㄈㄨˇ

词语释义

晋谒官府。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晋谒官府。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江夏太守河内赵仲让》:“其日入舍,乃謁府,数日无故便去。”《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光禄勋 孙堪 ﹞尝为县令,謁府,趋步遟缓。”

引证解释

⒈ 晋谒官府。

汉应劭《风俗通·过誉·江夏太守河内赵仲让》:“其日入舍,乃謁府,数日无故便去。”
《后汉书·儒林传下·周泽》:“﹝光禄勋孙堪﹞尝为县令,謁府,趋步遟缓。”

谒府的网络释义

谒府

  • 谒府(谒府)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è fǔ,注音是 ㄧㄜˋ ㄈㄨˇ,晋谒官府。
  • 汉字详情

    [ye]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JQ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VAPV
    四角: 36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曷( )声。本义:禀告,陈述)

    (2) 同本义

    谒,白也。——《说文》

    谒,告也。——《尔雅》

    摈者谒诸天子。——《仪礼·觐礼》

    能典谒矣。——《礼记·曲礼》

    惟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左传·隐公十一年》

    不谒而归。——《国语·晋语》

    臣请谒其故。——《战国策》

    (3) 又如:谒急(告急);谒言(进谏)

    (4) 告发;检举

    伍、官、连、县而邻,谒过赏,失过诛。——《韩非子·八经》

    (5) 又如:谒过(揭发罪过)

    (6) 请;请求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战国策·燕策》

    (7) 又如:谒告(告假);谒归(告假归里);谒浆(乞求茶水)

    (8) 进见

    谒,访也。——《增韵》

    越日偃师谒见王。——《列子·汤问》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环谒,四处拜访)。——宋· 王安石《伤仲永》

    乡人子谒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谒伊藤氏。——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台谒当以属礼。——《明史》

    (9) 又如:谒索(探望;借拜访之机索取财物);谒帝台(进见皇帝或权贵。喻指求官显达);谒选(官员到吏部等候选派);谒刺(谒见人时所用的名刺);谒禁(禁止人来进见);谒托(投见求托)

    (10) 到某人的陵墓表示敬意

    城外有新坟者,即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者院谒坟。——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1) 又如:谒坟(拜谒坟墓);谒圣、簪花(考取秀才后,由教官率领到孔庙行礼,叫谒圣。新秀才披红,头插两朵金花,叫簪花);谒庙(进庙拜神)

    名词

    (1) 名剌

    怀谒诣辞。——宋· 刘攽《贺知府某侍读启》

    (2) 掌管引进谒见者的近侍 。如:谒者(古时泛指掌理传达、通报的近侍)

    (3) 姓

    英文翻译

    visit, pay respec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t3

    宋本广韵

    [fu]
    部首: 314
    笔画: 8
    五笔: YW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ODI
    四角: 002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 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付声。本义:府库,府藏。古时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

    (2) 同本义

    府,文书藏也。——《说文》

    开府库,出币帛。——《淮南子·时则》

    在府言府。——《礼记·曲礼》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以问公卿,亦以为虚费府帑。——《汉书·匈奴传》

    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府室(国家书库);府库(官府储存财物、兵甲的仓库);府实(府库中的财物);府帑(国库;国库所藏的金帛);府钱(府库的钱财)

    (4) 古代管理财货或文书的官吏 。如:府吏(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

    (5) 官署。汉至南北朝多指高级官员及诸王治事之所

    以八法治官府。——《周礼·太宰》。注:“百官所居曰府。”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宋·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6) 又如:府上(官府,衙门;今尊称对方家宅或家乡);府厅(官署的厅堂);府朝(官署;王府);府幕(府署的幕僚)

    (7) 第宅。地方行政长官或达官贵人的官邸 。如:王府(有王爵封号的人的住宅);府寺(古代公卿的官舍);府舍(官舍,官邸)

    (8) 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 。如:常德府,济南府;府元(府试头名);府庠(州府里的学校)

    (9) 对别人住宅的敬称 。如:造府请教

    (10) 通“腑”。脏腑

    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藏府间,故为水也。——《素问》

    (11) 又

    五藏已伤,六府不通。

    (12) 又如:六府(中医指胃、小肠、大肠、膀胱、胆和三焦)

    动词

    (1) 通“俯”。屈身,低头,与“仰”相对

    王府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列子·周穆王》

    (2) 又如:府然(屈身、低头的样子)

    英文翻译

    prefecture; prefect; govern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3 [陆丰腔] fu3 [梅县腔] fu3 [宝安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东莞腔] fu3 [海陆丰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方矩上聲合口三等pyox/piuup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