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鼙

jiàn pí [ jian pi]
繁体 諫鼙
注音 ㄐ一ㄢˋ ㄆ一ˊ

词语释义

即谏鼓。

词语解释

  1. 即谏鼓。

    宋 王禹偁 《宣示宰臣以下复百官转对御札》:“朕闻古之王者,树谤木,悬諫鼙,所以求己之过也。”参见“ 諫鼓 ”。

引证解释

⒈ 即谏鼓。参见“諫鼓”。

宋王禹偁《宣示宰臣以下复百官转对御札》:“朕闻古之王者,树谤木,悬諫鼙,所以求己之过也。”

谏鼙的网络释义

谏鼙

  • 谏鼙,是一个汉语词,即谏鼓。
  • 汉字详情

    jiàn [jian]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GL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VDWF
    四角: 3579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2) 同本义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注

    掌谏五恶。——《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保氏常谏王恶。——《周礼·地官》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扶苏以数谏。——《史记·陈涉世家》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谏阻纳质(指周瑜直言规劝阻止孙权以其子给曹操为人质);谏鼓(朝廷设置供人民进谏时击用的鼓。又名“朝鼓”)

    (4) 匡正;挽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5) 通“间”。离间

    郭开受谏, 李牧就诛。—— 唐· 皮日休《忧赋》

    名词

    (1) 谏官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杜甫《晚出左掖》

    (2) 又如:谏垣(谏官的衙署;指朝中大臣及幕僚百官);谏草(谏官的奏稿);谏院(谏官的衙署);谏议大夫(古官名。简称“谏议”。掌管谏诤及议论)

    (3) 通“间”。间谍

    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韩非子·八经》

    (4) 姓

    英文翻译

    remonstrate, admonish

    方言集汇

    ◎ 粤语:gaan3

    宋本广韵

    [pi]
    部首: 1301
    笔画: 21
    五笔: FKUF
    五行:
    仓颉: GEHWJ
    四角: 444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鼙鼓,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汉以后亦名骑鼓

    鼙,骑鼓也。——《说文》

    旅帅执鼙。——《周礼·大司马》

    击雷鼓,振鼙铎。——《六韬·虎韬·军略》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鼙角(鼙吹。鼙鼓与号角)

    (3) 小鼓 。如:鼙鼓(小鼓与大鼓)

    英文翻译

    drum carried on horseback

    方言集汇

    ◎ 粤语:pe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1 pi2 [客英字典] bi1 pi2 [梅县腔] bi1 pi2 [台湾四县腔] bi1 pi2
    ◎ 潮州话:b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部迷齊開平聲開口四等bʰieibe/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