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路

jiàn lù [ jian lu]
繁体 諫路
注音 ㄐ一ㄢˋ ㄌㄨˋ

词语释义

1.进谏之路。 2.指谏官之职。

词语解释

  1. 进谏之路。

    宋 司马光 《酬宋次道初登朝呈同舍》诗:“清朝正求治,諫路方坦夷。”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初, 秦檜 死, 高宗 开諫路,轮对羣臣。”

  2. 指谏官之职。

    宋 曾季貍 《艇斋诗话》:“ 韩公 熙寧 初入相。时 荆公 用事, 韩公 多称疾在告。故 范忠宣 在諫路,尝以书责之。”

引证解释

⒈ 进谏之路。

宋司马光《酬宋次道初登朝呈同舍》诗:“清朝正求治,諫路方坦夷。”
宋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初, 秦檜死, 高宗开諫路,轮对羣臣。”

⒉ 指谏官之职。

宋曾季貍《艇斋诗话》:“韩公熙寧初入相。时荆公用事, 韩公多称疾在告。故范忠宣在諫路,尝以书责之。”

谏路的网络释义

谏路

  • 谏路,拼音是jiàn lù,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进谏之路。
  • 汉字详情

    jiàn [jian]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GL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VDWF
    四角: 3579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2) 同本义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注

    掌谏五恶。——《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保氏常谏王恶。——《周礼·地官》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扶苏以数谏。——《史记·陈涉世家》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谏阻纳质(指周瑜直言规劝阻止孙权以其子给曹操为人质);谏鼓(朝廷设置供人民进谏时击用的鼓。又名“朝鼓”)

    (4) 匡正;挽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5) 通“间”。离间

    郭开受谏, 李牧就诛。—— 唐· 皮日休《忧赋》

    名词

    (1) 谏官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杜甫《晚出左掖》

    (2) 又如:谏垣(谏官的衙署;指朝中大臣及幕僚百官);谏草(谏官的奏稿);谏院(谏官的衙署);谏议大夫(古官名。简称“谏议”。掌管谏诤及议论)

    (3) 通“间”。间谍

    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韩非子·八经》

    (4) 姓

    英文翻译

    remonstrate, admonish

    方言集汇

    ◎ 粤语:gaan3

    宋本广韵

    [lu]
    部首: 717
    笔画: 13
    五笔: KHT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MHER
    四角: 671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3)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4) 路程;行程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5)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路子(指门路)

    (7) 通“辂”。车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8)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10) 地区;方面;路线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 比喻权位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13) 铁路 。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14) 种类;类型 。如:路数(指类型)

    (15)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动词

    (1) 经过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容词

    (1) 通“露”。裸露 。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英文翻译

    road, path, street; journey

    方言集汇

    ◎ 粤语:l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u6 [东莞腔] lu3 [沙头角腔] lu5 [台湾四县腔] lu5 [宝安腔] lu3 [梅县腔] lu3 [客英字典] lu5 [陆丰腔] lu6 lu5 [客语拼音字汇] lu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洛故去聲開口一等luloh/l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