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报

dié bào [ die bao]
繁体 諜報
注音 ㄉ一ㄝˊ ㄅㄠ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谍报 diébào

(1) 把刺探到的敌情向上报告

谍报边事
report

(2) 刺探到的情报

intelligence report

词语解释

  1. 将侦察到的情况报告上级。

    《宋史·理宗纪三》:“ 淮安 主簿 周子鎔 ,久俘于北,数遣蜡书谍报边事。”《圣武记》卷二附录载 清 无名氏《固山贝子平浙纪略》:“又 大江 无船可渡,谍报沿山行百餘里,可至 沙头 ,但崖悬壁峭,骑不能过。”

  2. 刺探出来的关于敌方军事、政治、经济等的情报。

    清 王拯 《<王刚节公家传>跋尾》:“当二公之殉,大臣奏言 葛公 死 东岳宫 ,乃据当日谍报所言。”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一节:“外国教会实际上成为侵略者的谍报机关。”

引证解释

⒈ 将侦察到的情况报告上级。

《宋史·理宗纪三》:“淮安主簿周子鎔,久俘于北,数遣蜡书谍报边事。”
《圣武记》卷二附录载清无名氏《固山贝子平浙纪略》:“又大江无船可渡,谍报沿山行百餘里,可至沙头,但崖悬壁峭,骑不能过。”

⒉ 刺探出来的关于敌方军事、政治、经济等的情报。

清王拯《<王刚节公家传>跋尾》:“当二公之殉,大臣奏言葛公死东岳宫,乃据当日谍报所言。”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一节:“外国教会实际上成为侵略者的谍报机关。”

谍报的国语词典

运用间谍搜集各种情报,以秘密方法报告其政府当局或其雇主,作为研究、判断或行动的参考。

谍报的网络释义

谍报

  • 刺探到的关于敌方军事、政治、经济等的情报人员。
  • 谍报造句

    相比较而言,中国谍报人员避开那些有报复性的人,因为他们认为那些人可能会变得反复无常、易暴露。
    为了获得准确的军事情报,我谍报人员深入敌人巢穴,握蛇骑虎,虚与周旋,把生死置之度外。
    在二次大战期间,深入敌后的苏军谍报人员为祖国提供了大量的重要谍报。
    哈尔女士又回到法国开展谍报活动。
    后来,裕子喜欢上了漫画家手塚治虫,在读到手塚治虫的历史漫画——《三个阿道夫》时,居然看到爷爷以谍报机构头脑的形象出现。
    在之前几个月的暗中调查里,安吉尔几经周折才从诺亚方舟谍报班秘密打谈到,原来第三十九仙境的详细地址文件正放在机密档案室里。
    哪里有军队,哪里就有谍报点,每个军人都是谍报员。
    时间一长,天子殿看觑他有几分勇猛,差他做了一名便衣鬼,专在暗处干盯梢擒凶的勾当,类似于一名谍报人员。
    这是一个属于男人的世界,但若没有女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没有漂亮女谍报员的电视剧更没意义。
    少尉谍报员松山前线获取情报。
    在过去的三四年中,国际互联网已经催生出一个可称为点击谍报的完整产业。
    经谍报人员多方侦察,发现一个叫乌丘岛的航标站中存有丰富的气象资料。
    我方谍报人员报告部队正在向边境调动。
    关于小石与金霞穿梭回侏罗纪时代公园的谍报,街道大小市区都是热卖的季节。
    西方谍报机关称他为“千面人”。
    当然公开来源的谍报活动的确有它的风险,因为很难区分正确与错误的信息。这正是司特雷福公司挣饭吃的地方。
    从事谍报工作时,机遇常常起着关键的作用。
    有长期派遣的,如驻在将校、管理将校、使馆武官、研究员、驻军等,也有短期侵华日军、临时派遣的谍报员等。
    所以,辛翁这才属意罗聪这等少年英才前去临安,协助沈虎臣筹划对金谍报情事。
    留西科夫被带到东京后,斯波行雄和宇多川达也一连几天继续对他进行了“苏俄在远东地区谍报网”。

    汉字详情

    dié [die]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ANS
    五行:
    仓颉: IVPTD
    四角: 3479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枼( )声。本义:间谍,细作)

    (2) 间谍

    谍,军中反间也。——《说文》

    掌斩杀贼谍而搏之。——《周礼·掌戮》

    搏贼谍。——《周礼·环人》。注:“反间为国贼。”

    晋人获 秦谍。——《左传·宣公八年》

    谍报敌情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防谍;谍贼(暗探和叛国贼);谍人(间谍)

    (4) 传递的情报

    宁边军数日间连受八十余谍。——《续资治通鉴》

    (5) 通“牒”。书札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

    (6) 又

    宫童效异,披图案谍。——《汉书·礼乐志》

    故一介之策,各有攸建,子长谍之,爓然有第。——《后汉书·张衡传》

    动词

    (1) 暗中窥伺敌情或秘密

    罗人欲伐之,使 伯嘉谍之。——《左传·恒公十二年》

    (2) 又如:谍探(侦察);谍查(侦察,探听)

    英文翻译

    an intelligence report; to spy; spying

    方言集汇

    ◎ 粤语:dip6

    宋本广韵

    bào [bao]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B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SLE
    四角: 57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 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 。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 同本义

    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3) 又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4)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

    (5) 报答,报酬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令);报捐(捐钱买官);报塞(报答;报效);报谢(报答;答谢)

    (7) 报告,答复

    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

    (8) 又如:报录人(专门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报的人);报辜(报案状子);报喜;报数;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

    (9) 祭祀 。如:报岁(每年收获后祭神);报赛(祭祀神灵,答谢保佑)

    (10) 报复

    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

    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报恨(报仇雪恨);报雪(报仇雪恨);报怨(埋怨;抱怨)

    (12) 详细申报 。如:报税;报关

    (13) 批复 。如:报可,报允(批复照准;许可)

    (14) 通“赴”( )。奔赴

    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

    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报应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

    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

    名词

    (1) 报纸 。如:报房(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丁(卖报的人);报差(送报的人);晨报;晚报;日报

    (2) 文字报道或墙报 。如:战报;海报;黑板报;大字报;喜报

    (3) 刊物 。如:学报;科学通报

    (4) 电报 。如:发报;送报员;发报机

    (5) 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消息)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情报;警报

    英文翻译

    report, tell, ann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3
    ◎ 潮州话:bo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