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所说的话,言论 。如:奇谈(令人奇怪的言论);言谈(谈话的内容和态度);谈交(言谈之交);谈功(言谈的功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2) 同本义
笑,喜也。——《说文》。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也。 李阳冰刊定说文从之。”
竹为乐器,君子乐然后笑也。——《字林》。朱骏声曰:“此字古皆从犬,本义犬狎人声也。从犬,箾省声。”
一握为笑。——《易·萃》
载笑载言。——《诗·卫风·氓》
言笑晏晏。
两小儿笑曰。——《列子·汤问》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论语·宪问》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笑而不顾。——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声地笑);笑浪(无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气、心地狠毒的人)
(4) 讥笑;嘲笑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笑端(笑柄);笑骂从汝(我行我素,不顾他人饥笑责骂);笑弄(讥笑;嘲弄);笑侮(嘲笑戏弄)
(6) 玩笑;逗乐
勿以为笑。——《诗·大雅·板》
(7) 又如:笑嗷(喜笑;玩闹);笑乐院本(戏曲演出在正戏前加演的小戏);笑耍头回(宋元时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讲一个小故事作引子)
(8) 喜爱;羡慕 。如:笑眼传心(相视而笑,以目传情);笑悦(欢笑喜悦);笑叹(可笑可叹)
(9) 比喻花朵开放
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唐太宗《赋得残菊花》
(10) 又如:笑笑(花盛开的样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iau5 [陆丰腔] siau5 [客语拼音字汇] seu4 xiau4 [台湾四县腔] siau5 seu5 [客英字典] siau5 [海陆丰腔] siau5 [东莞腔] siau5 [沙头角腔] siau5 [梅县腔] si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 )声。卩( ),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2) 同本义 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 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 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 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 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 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却秦存 赵。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退却(向后撤退;畏难后退);却走(退避;退走);却还(退还);却避(退避);却归(退归);却略(退身);却去(后退;离去);却生(后退贪生);却立(后退站立) (4) 除;去 (5) 又如:却扇(古代婚礼行礼时,新娘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却惑(去邪;消除疑难);了却(了结) (6) 避;避免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史记·封禅书》 (7) 又如:却老(避免衰老);却死(避死) (8) 拒绝 。如:却情勿过(碍着情面推辞不掉);却绝(拒绝);却妆(拒受嫁妆) (9) 回转;返回 。如:却回(回转);却望(回头远望);却顾(回顾,回转头看) (10) 反复 。如:却论(反复论难);却顾(反复考虑) 连词 (1) 用在偏正复句的正句中,提出跟偏句相反或不一致的动作、行为或状况,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提防被 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水浒传》 (2) “反而”“然而” 。如:这个吓得胆战心惊、惶惶不安并满腹牢骚的人…却具有掌权和发号施令的能力 助词 用在动词后,相当于“掉”,“去” 。如:冷却;忘却;失却信心;抛却旧包袱 副词 (1) 固然 好却十分好了,只是一件,这孩儿生下来,昼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喻世明言》 (2) 再 却与小姑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却看妻子愁何在。——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坐促弦弦转急。——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却又(再);却再(再) (4) 还 。如:却是(还是) (5) 才 。如:却才(方才) (6) 恰;正 。如:却好(恰好;正好);却如(恰如;好像);却待(恰待;正要) (7) 刚刚 。如:却才(刚才) 英文翻译still, but; decline; retreat
方言集汇◎ 粤语:koek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ok7 [沙头角腔] kiok7 [东莞腔] kiok7 [海陆丰腔] kiok7 [宝安腔] kiok7 [客英字典] kiok7 [陆丰腔] kiok7 [梅县腔] kiok7 ◎ 潮州话:kiag4 (khiak)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详细解释名词 (1) (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 (2) 秦,部落名 。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 秦, 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 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 甘肃秦州清水县。” (3) 古国名 。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 (4) 朝代名(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由周朝的秦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秦灭 韩亡 魏。 秦王色挠。 (5) 又如:秦越肥瘠(喻指相去遥远,互不相关);秦庭鹿(指秦朝的政权) (6) 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 秦。——《乐府诗选》 (7) 又如:秦人(秦代统一后,北方与西方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秦地(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8) 古地区名 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名。如:秦声(陕、甘一带的戏曲音乐);秦川(古地区名。在今陕,甘秦岭以北地区);秦弓(指古时秦地所产的弓);秦客(秦地来的人) (9) 陕西省的简称 。如: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秦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10) 通“螓”。蝉的一种。螓首 其尺索刺麤而毛美秦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英文翻译feudal state of Qin; the Qin dynasty (from which the name 'China' comes)
方言集汇◎ 粤语:ceo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n2 [陆丰腔] cin3 [东莞腔] cin2 [海陆丰腔] cin2 [梅县腔] cin2 [台湾四县腔] cin2 [宝安腔] cin2 [客语拼音字汇] qin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