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

tán pàn [tan pan]
繁体 談判
注音 ㄊㄢˊ ㄆㄢ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谈判 tánpàn

(1) 有关方面在一起相互通报或协商以便对某重大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或通过讨论对某事取得某种程度的一致或妥协的行为或过程

部长们的谈判
negotiat;talk

词语解释

  1. 双方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商谈。

    鲁迅 《彷徨·孤独者》:“并力作一回极严厉的谈判。”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在这种情势下,于七月十日敌人被迫接受了停战谈判。”

引证解释

⒈ 双方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商谈。

鲁迅《彷徨·孤独者》:“并力作一回极严厉的谈判。”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在这种情势下,于七月十日敌人被迫接受了停战谈判。”

谈判的国语词典

商议解决重大事情。

如:「双方当事人即将进行谈判。」

谈判的网络释义

谈判 (词语)

  • 谈判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tán pàn。谈判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谈判是指除正式场合下的谈判外,一切协商、交涉、商量、磋商等等,都可以看做谈判。狭义的谈判仅仅是指正式场合下的谈判。
  • 出自鲁迅《彷徨·孤独者》:“并力作一回极严厉的谈判。”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一章:“在这种情势下,于七月十日敌人被迫接受了停战谈判。”
  • 谈判造句

    或许你是在执行谈判中对女士说“我一定要准确无误”,纳闷为什么策略联盟会停滞不前。
    敌人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在谈判桌上也未捞到便宜。
    在剑拔弩张的氛围中,这两家公司的谈判开始了。
    选择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对我们这次谈判来说很重要。
    中美贸易谈判会议决定在北京召开。
    他看清了对方的底牌,因此在谈判中赢得了胜利。
    谈判破裂后,双方代表都恼羞成怒地互相攻訐对方。
    通过谈判,日朝两国又言归于好。
    由于双方互不相让,谈判不得不一度搁浅。
    我们既知对方实力,谈判时要先声夺人,掌控优势。
    经过漫长的谈判,两国的局势已经缓和下来。
    谈判的双方应该互相让步。
    我军兵临城下,令守城敌军前来谈判投降,他们却狐疑不决。
    敌人心怀叵测,让你一个人去谈判,要提防上当受骗。
    谈判桌上,李鸿昌首先打破了僵局。
    谈判破裂后,双方代表都恼羞成怒地互相攻讦对方。
    第一次和外商谈判,便显露出了他的锋芒。
    我方代表在谈判桌上有力地反驳了对方的攻击。
    谈判双方不能达成共识,谈判陷入了僵局。
    现在我可以于心无愧和理直气壮地和易洛魁人谈判了。

    汉字详情

    tán [tan]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OO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FF
    四角: 39789

    详细解释

    名词

    所说的话,言论 。如:奇谈(令人奇怪的言论);言谈(谈话的内容和态度);谈交(言谈之交);谈功(言谈的功夫)

    英文翻译

    talk; conversation;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m4

    宋本广韵

    pàn [pan]
    部首: 208
    笔画: 7
    五笔: UD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FQLN
    四角: 925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兼会意。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

    (2) 同本义

    判,分也。——《说文》

    继犹判涣。——《诗·周颂·访落》

    纪于是乎判。——《左传·庄公三年》

    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国语·周语中》

    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柳宗元《封建论》

    (3) 又如:判割(分割);判妻(丈夫去世或与丈夫离异后再嫁的妇女);判散(分散);判礼(分离;分开);判迹(分道而行);判裂(割裂;分离)

    (4) 判决

    太尉判状辞甚巽(恭顺)。——唐·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5) 又如:审判(审理和判决);判词(判决的文词);判牍(判决司法案件的文书);判有罪;判无罪

    (6) 区别;分辨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庄子·天下》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判别是非;判正(分辨是非曲直)

    (8) 裁定 。如:公判;评判(判定胜负或优劣);判事(判决事务的是非曲直);判个死日(预知死期。判:断定);判命(判定人的命运;拼命);判析(裁决)

    (9) 评定做上符号或记号

    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 周都督开拆。”——《三国演义》

    (10) 又如:判卷子;判阅(批阅)

    (11) 球赛中裁定球或球员的情况 。如:判发球出界;判跑垒员安全进垒

    (12) 通“拚”。舍弃

    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元稹《采珠行》

    名词

    (1) 半

    凡有责者有判书。——《周礼·朝士》。注:“半分而合者。”

    卿大夫判县。——《周礼·小胥》。按:“宫县四面,判县两面。”

    掌万民之判。——《周礼·媒氏》

    璋判白。——《公羊传·定公八年》

    天地判合。——《汉书·翟义传》

    (2) 判决狱讼的官 。如:州判;通判;判司(官名。掌批判文牍的官);判官头(雕绘着判官的马鞍)

    (3) 裁决诉讼的文书 。如:判花(花押。旧时在判决书后签字花押)

    英文翻译

    judge; discriminate; conclude

    方言集汇

    ◎ 粤语:pun3
    ◎ 客家话:[宝安腔] pan3 [沙头角腔] pan5 [陆丰腔] pan3 [客英字典] pan5 [台湾四县腔] pan5 [梅县腔] pan5 [海陆丰腔] pan6 [客语拼音字汇] pan4 [东莞腔] p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普半去聲合口一等phuanh/phuannpʰu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