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摄

tiáo shè [tiao she]
繁体 調攝
注音 ㄊ一ㄠˊ ㄕㄜˋ

词语释义

调摄 tiáoshè

(1) 调养身体

nurse one's health;recuperate

词语解释

  1. 调理保养。

    汉 焦赣 《易林·屯之泰》:“坐位失处,不能自居,调摄违和,阴阳颠倒。”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今幸平復,而又自能过意调摄,尤副所望。”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非去其病,则一切调摄滋补荣卫之术,皆无所用。”

  2. 调弄整顿。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调摄停妥之后,开始击筑,继续以歌。”

引证解释

⒈ 调理保养。

汉焦赣《易林·屯之泰》:“坐位失处,不能自居,调摄违和,阴阳颠倒。”
宋朱熹《答吕子约书》:“今幸平復,而又自能过意调摄,尤副所望。”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非去其病,则一切调摄滋补荣卫之术,皆无所用。”

⒉ 调弄整顿。

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调摄停妥之后,开始击筑,继续以歌。”

调摄的国语词典

调养。

调摄的网络释义

调摄

  • 调摄,指调养身体。
  • 调摄造句

    服药期间应调摄饮食,忌油腻和不易消化食物。
    主要由于孕产妇恣食辛热、肥甘厚味,或生活调摄失宜,或郁怒悲思、情志不遂等因素,遗毒于胎所致。
    平时应注意预防调摄、调畅情志、饮食有节、适度运动等,并提出军人“治未病”的具体策略。
    闪光曝光:半色调摄影时,中间需要补色曝光;它造成需要的密度范围。
    ①早睡迟起;②冷水洗脸;③晨饮温水;④背部保暖;⑤室温适中;⑥开窗通气;⑦多晒太阳;⑧澡浴宜少;⑨泡脚解乏;⑩冬练有度;饮食调摄;适当进补;预防疾病;调养精神。
    归纳了中医学健康状态调摄的主要方式。
    其实并非如此,细胞衰老周期、免疫衰竭周期,也是最终失去免疫调摄治疗的困惑。
    妇人若调摄不当,痰饮与瘀血留滞冲任、胞宫胞脉,可引发妇科杂病的发生。
    近日,闲翻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看到不少有关四时调摄养生的路数方法。
    潮州人家,世代相沿,采用诸多科学的驱瘟辟秽、调摄养生、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保健食俗,是潮州端午的医药保健文化。
    秋季养生要调摄精神,要保持神志安宁,心平气和,静想秋季收获硕果的喜悦,多参加户外活动,以助心旷神怡,开阔胸禁。祝您旅途愉快,一路顺风!
    病后调摄,调体为先,排除不良因素。
    人们只有首先治理调摄自身,静静地养生,随后才能神志清明地治理天下事物。
    气功也是一种心理修炼、调摄和治疗。
    注重精神情志的调摄,减少心身疾病的产生,同时采用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并用的整体治疗,可提高心身疾病治疗的效果。
    人到四十,若非蠢材,当知调摄。
    情志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情志间的调摄又是有一定规律的。

    汉字详情

    tiáo,diào [tiao,diao]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MFK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VBGR
    四角: 37720

    详细解释

    diào

    动词

    (1) (形声。从言,周声。( tiáo)本义:声音调和;协调)

    (2) 选拔或提拔官吏

    调故吏。——《汉书·昭帝纪》。注:“谓发选也。”

    调关东轻车锐卒。——《汉书·宣帝纪》

    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汉书》

    婿竟不调。——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调头(换地方;自主的妓女迁居);调职(公务员调换服务单位)

    (4) 征用,提取,征发

    特选横调。——《后汉书·左雄传》。注:“征也。”

    (5) 又如:调发(征发);调练(征调操练);调取(发命令取人)

    (6) 调动

    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去来征战。——《西游记》

    (7) 又如:调人;调干部;调遣;调阵子(调阵。舞台上演员扮兵将调兵布阵的样子);调补(调动填补官职空缺);调派(分派);调拨(调遣分派);调三惑四(挑拨离间)

    (8) 转动 。如:调眼色(眉目传情,用目光示意)

    (9) 计算;调查

    调立城邑。——《汉书·晁错传》

    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汉书》

    (10) 耍弄。通“掉”。如:调嘴(卖弄口舌。即耍嘴皮子);调慌(撒谎);调嚣虚(弄虚头,作假);调罨子(耍弄花招);调嘴弄舌(耍嘴,卖弄口舌)

    (11) 同“掉”

    杨志调过朴刀便打。——《水浒传》

    名词

    (1) 腔调,一个地区的本地人或居民的典型的言语习惯 。如:他带山东调;调类(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声调分类);调符(用来分别字音声调的符号)

    (2) 构成句子或词组语调成分的某种特有的音调或音调变化 。如:高调

    (3) 曲调,单个音符或乐音的节奏上的编列,音乐的旋律 。如:二黄调;四平调;调性(音乐名词);调门(中国传统剧曲的歌唱者对于音调高低的音乐名词)

    (4) 调式,音乐上高低长短配合、和谐好听的一组音 。如:大调

    (5) 格调,人的才气风格 。

    谁爱风流高格调。——唐· 秦韬玉《贫女》

    (6) 又如:才调;雅调

    (7) 意见、主张的基本倾向。如:论调;唱高调

    tiáo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周声。本义:和谐;协调) 同本义

    调,和也。——《说文》

    合得周密谓之调。——《贾子道术》

    调和乐也。——《荀子·臣道》

    弓矢既调。——《诗·小雅·车攻》

    调悦者,情之道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调而应之。——《庄子·知北游》

    帝善其调达,乃敕一御妓奏笛。——《晋书·桓伊传》

    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贾思勰《齐民要术》

    (2) 又如:调元(调和大化阴阳的元气);调序(调和);调琴(调和琴弦,弹琴);调畅(调和通畅);调适(调和顺适);调调(风吹物摇动的样子);调变(调和,调理)

    动词

    (1) 调节

    调竽笙篪篁。——《礼记·月令》

    (2) 又如:调排(调整安排);调风(整顿风俗);调气(调节四时的气候);调息(调节呼吸)

    (3) 驯服;训练

    无鞭策,虽造父不能调驷马。——《盐铁论》

    (4) 调治;调养(调治保养)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

    (5) 又如:调鼎持衡(比喻治理国家);调息(调养休息);调治(医疗;疗治)

    (6) 嘲笑

    唐僧渊目深而鼻高, 王丞相每调之。——《世说新语》

    (7) 如:调喉(取笑);调侃(用言语戏弄;嘲弄)

    (8) 搀合 。

    (9) 如:调三窝四(搬弄是非);调白(挑唆);调味

    (10) 经搅拌、摇晃混合 。

    (11) 如:调和鼎鼐(在鼎里调和食物。比喻辅佐皇帝治理国家。亦喻宰相之职);调匀;调色

    (12) 调节音高或使之入调 。

    (13) 如:调弦;调高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

    (14) 演奏

    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15) 调济

    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盐铁论》

    (16) 调戏

    李师师再与 燕青把盏,又把言语来调他。——《水浒传》

    (17) 又如:调光(勾引;调情);调引(引逗;勾引)

    (18) 掷;丢

    我看了,搬起一块大石,调打下去。——《西游记》

    (19) 耍 。

    (20) 如:调嘴调舌(耍嘴皮);调嘴(耍嘴皮子);调脾(耍脾气;顽皮)

    (21) 调弄,弹奏

    可以调素琴。——《三国志·诸葛亮传》

    名词

    (1) 烹调,调味

    一鼎之调。——《吕氏春秋·察今》

    英文翻译

    transfer, move, change; tune

    方言集汇

    ◎ 粤语:diu6 tiu4

    宋本广韵

    shè,niè [she,nie]
    部首: 330
    笔画: 13
    五笔: RBCC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SJE
    四角: 51047

    详细解释

    shè

    动词

    (1) (形声。从手,聂声。本义:牵曳)

    (2) 同本义

    摄,引持也。——《说文》

    摄车从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3) 又如:摄力(引力);摄弓(张弓注矢作射击准备);摄水(引水)

    (4) 执;持

    庭实皮,则摄之。——《礼记·聘礼》。注:“右手并执前足,左手并后足也。”

    摄少马兹。——《国语·吴语》

    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5) 又如:紧紧摄住娘的手指;摄守(掌管);摄知(执掌)

    (6) 拘捕

    摄少司马兹与王士五人。——《国语·吴语》

    (7) 辅助、佐助

    朋友攸摄。——《诗·大雅·既醉》

    摄,佐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8) 吸引

    磁石摄铁,不摄鸿毛。——顾况《广陵白沙大云寺牌》

    (9) 拍照

    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郑泽《壬子秋日钝庵邀摄影像作诗奉呈》

    (10) 假借为“代”。代理,兼理

    若王不与祭,则摄位。——《周礼·大宗伯》。注:“代行其祭祀。”

    不书即位,摄之。——《左传·隐公元年》

    摄王位。——《礼记·明堂位》。疏:“代也。”

    用助祭之服亲迎,摄盛也。——《仪礼·士昏礼》注

    羊舌鲋摄司马。——《左传·昭公十三年》

    (11) 又如:摄行(代理执行);摄相(代理宰相);摄位(代理君主行事);摄行(代人处理职务);摄祚(摄政);摄职(代理官职);摄辅(摄政辅佐);摄领(代理);摄选(兼任吏部尚书)

    (12) 上台阶时提起长衣

    予乃摄衣而上。——苏轼《后赤壁赋》

    (13) 又如:摄齐(提起衣摆)

    (14) 治理 。如:摄事(治事,理事)

    (15) 收敛,聚

    摄缄縢(绳索),固扃鐍(钥匙),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清· 黄宗羲《原君》

    (16) 又如:摄心(收敛心神);摄念,摄意(收敛心神);摄敛(聚集);摄想(聚精会神地思念)

    (17) 整顿;整理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又如:摄衣(整饬衣装);摄衽(整饬衣襟);摄袂(整理衣袖)

    (19) 管辖;统领 。如:摄下(统领部属);摄统(统辖勇士)

    (20) 控制 。如:摄持(护持;控制)

    (21) 保养

    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韩非子·解老》

    (22) 又如:摄护(保护);摄养(保养;养生)

    (23) 借贷

    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礼记·檀弓》

    (24) 夹,箝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

    (25) 通“慑”。恐惧,威胁,使慑服

    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时屈时伸,弱柔如薄苇,非摄夺也。——《淮南子·汜论》

    名词

    缘,边 。如:摄服(有缘饰的衣服)

    niè

    (古汉语)

    安静;安定:“天下摄然,人安其生”。

    英文翻译

    take in, absorb; act as deputy

    方言集汇

    ◎ 粤语:sip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