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目

kè mù [ ke mu]
繁体 課目
注音 ㄎㄜˋ ㄇㄨˋ

词语释义

考核的项目。

课业的项目。

词语解释

  1. 考核的项目。

    宋 宋祁 《贺宋安抚启》:“持节朔陲,尽得藩渠之要领。入敷课目,啟沃宸聪。”

  2. 课业的项目。

    聂绀弩 《血书》:“二十年前,在 莫斯科 读书,有一种课目叫‘列宁主义’,是专门研究 列宁 的著作的。” 吴组缃 《山洪》三一:“猎户队集合的时候,有两个特殊的课目,一个是关于新兵器的知识……一个是战斗教练。”

引证解释

⒈ 考核的项目。

宋宋祁《贺宋安抚启》:“持节朔陲,尽得藩渠之要领。入敷课目,啟沃宸聪。”

⒉ 课业的项目。

聂绀弩《血书》:“二十年前,在莫斯科读书,有一种课目叫‘列宁主义’,是专门研究列宁的著作的。”
吴组缃《山洪》三一:“猎户队集合的时候,有两个特殊的课目,一个是关于新兵器的知识……一个是战斗教练。”

课目的国语词典

在教学上指一个课程的完整单元。

如:「这学期的军训课本包含了学生军训简介、学生安全教育、军队生活规范等课目。」

课目的网络释义

课目

  • 例子:(宋) 宋祁《贺宋安抚启》:“持节朔陲,尽得藩渠之要领。入敷课目,启沃宸聪。”
  • 聂绀弩《血书》:“二十年前,在 莫斯科 读书,有一种课目叫‘列宁主义’,是专门研究 列宁 的著作的。” 吴组缃 《山洪》三一:“猎户队集合的时候,有两个特殊的课目,一个是关于新兵器的知识……一个是战斗教练。”
  • 课目造句

    有你在身边,不再害怕过马路,喜欢你手心暖暖的温度;不再害怕孤单,记下你说的每句话,是我的必修课目。简单的爱,纯净的幸福,亲爱的,情人节快乐!
    于是你往往就在准备不足的课目上采取作弊手段。
    我开始参加不同课目的免修考试。
    受到触动的不只是孙召军,带队参加综合战斗技能课目的装甲侦察连连长王智慧,一直为失利懊恼不已。
    所定课目有语文学、象数学、格物学、致知学。
    团长王振介绍说,冬季的复补训练一开始,他们就紧盯自身“短板”,区分层次对险难课目进行重点补训,较好解决了训练“大呼隆”和走过场等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项目现在更是覆盖了高中课程,其目标是提高科学、工艺学、数学和工程学等课目的教学质量。
    同时,学员在完成军事基础训练课目的基础上,加进了舢板、晃板、浪桥、旋梯、软梯等船艇特色课目。
    小明对于他感兴趣的课目学得很好。
    在单纵队队形编队运动课目训练中,“烟台”舰担任首舰,“郑和”舰紧随其后,呈纵一字队形排开。
    紧接着,“群鹰”迎风冒雪依次飞升,机场上空战鹰比翼,好戏纷呈战鹰变换着队形,将战术课目演练得出神入化……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部队拉出营门一趟,动用人员多、装备杂、指挥协同和后装保障复杂,回撤途中多演练一些课目,也是借水行舟的节约之举。
    “勇士特战队”队员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近似残酷的考核,在全部的高强度课目都能达到最优秀时,则由独立作战师颁发象征着他们最高荣誉的“红色贝蕾帽”。
    他没有急于飞精彩课目,而是组织飞行员分析历年来一组组飞行数据,排除了一个个痼癖动作。
    这是该部队组织士官进行复补训,并对重点、难点训练课目进行“回炉淬火”的一个场面。
    “王涛始终把别人看着怯场、练着打憷的课目当成主攻目标。
    在北大,他讲授的主要课目有行为论、论理学、风俗学、相对论、孔德学说、社会主义学说和唯物论等。
    往年新兵下连后往往都处于训练预备期,一般先进行共同课目复补性训练,然后再按照学习理论、单项分解练习、实装实兵操作等程序逐步学习专业技能。
    开学咯,愿你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单词背诵过目不忘,几何代数只用心算,作文下笔如有神助,物理化学,爱因斯坦,所有课目,一次过关!
    在单纵队队形编队运动课目训练中,“烟台”舰担任首舰,“郑和”舰紧随其后,两舰呈纵一字队形排开,随舰实习学员担任了航海、通信等战位的见习值更。

    汉字详情

    [ke]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J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WD
    四角: 367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名词

    (1) 教学科目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

    英文翻译

    lesson; course; classwork

    方言集汇

    ◎ 粤语:fo3

    宋本广韵

    [mu]
    部首: 512
    笔画: 5
    五笔: HH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
    四角: 601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6) 孔眼

    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

    (7)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8) 条目;要目 。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9) 目录 。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10) 首领;头目

    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12)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如:松柏目

    (13) 名目,数目;行列

    不在使者之目。——宋· 文天祥《后序》

    动词

    (1) 观看,注视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3) 递眼色,使眼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5) 看待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英文翻译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7 muk8 [客英字典] muk7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7 muk8 [东莞腔] muk7 [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8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宝安腔] muk7 |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miukmĭ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