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帖

qǐng tiě [qing tie]
繁体 請帖
注音 ㄑ一ㄥˇ ㄊ一ㄝ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请帖 qǐngtiě

(1) 书面要求出席或参加的卡片

发出婚礼请帖
invitation

词语解释

  1. 邀请客人的通知。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员外道:‘妈妈,十三日是我寿诞,可做一个筵席,请亲眷朋友閒耍一日,也是一生的快乐。’当日亲眷邻友主管人等,都下了请帖。”《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话説 武正字 那日回家,正要回拜 邓质夫 ,外面传进一副请帖,説:‘翰林院 高老爷 家请即日去陪客。’” 丁玲 《母亲》二:“过了几天, 程 家忽然来了请帖,帖尾上只写着‘ 程本于 ’,她们就都猜定是他们二嫂子从娘家回来了。”

引证解释

⒈ 邀请客人的通知。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那员外道:‘妈妈,十三日是我寿诞,可做一个筵席,请亲眷朋友閒耍一日,也是一生的快乐。’当日亲眷邻友主管人等,都下了请帖。”
《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话説武正字那日回家,正要回拜邓质夫,外面传进一副请帖,説:‘翰林院高老爷家请即日去陪客。’”
丁玲《母亲》二:“过了几天, 程家忽然来了请帖,帖尾上只写着‘ 程本于 ’,她们就都猜定是他们二嫂子从娘家回来了。”

请帖的国语词典

请客的通知书。

请帖造句

李天拿出了两张请帖,一张是钱潮给的一张则是中江老怪唐泰给的,正好可以两个人进去。
怀恋微笑道如此甚好,中年人随手拿出一张金色请帖扔向怀恋道后天万阳太城举办散修交流会,道友可以去观赏一下。
我们发出请帖以后,收到的回覆是五位接受,一位推辞。
八哥,听说品翠坊最近从江南请来个恋醉姑娘,色艺无双,最近两日就要出来迎客,老板娘特意派人来送了请帖,这个热闹我总要去凑凑。
大词家況蕙风那个況字是三点水,有人请他吃饭,请帖上況字偏旁写成两点水,词家大怒,不肯赴约。
在搬迁的头一天,他让两名交警去发请帖,一人发给亲朋好友,一人发给各有车户。
叶木延接过请帖打开看了一眼,目光落在了一个名字上,不是别人正是楚仟柠。
终于到了小朱林的一周岁生日了,朱啸天和林小平又为小朱林举办了一个盛大的‘抓周’仪式,这回甚至比‘满月酒’还盛大,他们精心准备了几百份请帖发出去。
未婚妻负责通知亲戚朋友改时间,发出的请帖一一收回重写,赔笑脸,赔钱给饭店,花了不少冤枉钱。
林风把请帖合了起来,见封面也并非喜帖,而是一般的邀请贴,林风满心奇怪,莫非张远镇搞错了。
初三,一整天,高有德派人向八步街的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们发放了请帖,连刘点神刘老瞎子也接到了大红的喜字请帖。
一周几次,我都要坐在厨房餐桌旁,付账单,填表格,处理请帖,等等。
在婚宴结贴的封面要写上“请柬”或“请帖”字。
五月份他照旧大宴宾客,甚至还给我送来了一张请帖。
分身无术,刘希只能从众多请帖中挑些位高权重之人前去拜访,整日里繁忙的很,只希这种应酬能早点过去,先到兵部过上几天的安稳日子。
在我们荒诞离奇的生命里,上帝总是以带血的方式,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饱满而沉重。他在高中的时候给了我们一个跳楼后血淋淋的破碎尸体……他也在梦里带给我一个跳楼的唐宛如,他现在,轻轻地把血红色的请帖放到了你的马桶里。你一无所知。郭敬明 
酒!这不,平日忙碌的老赵趁着国庆长假,遍发请帖邀各路朋友小聚,推杯换盏,狂饮暴食成了每天上演的“保留节目”。
唐调露二年,刘思立为考功员外郎,以进士试策灭裂,请帖经以观其学,试杂文以观其才。
请你把这张请帖给张老师送去。
事有凑巧,在早餐桌上放着几张给潘的请贴,都是今天早上才送到的,而且发出请帖的是上流社会几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汉字详情

qǐng [qing]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GEG
五行:
吉凶:
仓颉: IVQMB
四角: 35727

详细解释

名词

通“情”。情况,实情

上下请通。——《墨子·尚同中》

四璧而知请。——《管子·白心》

动词

(1) (形声。从言,青声。本义:拜访)

(2) 同本义

请,谒也。——《说文》

使人为秋请。——《史记·吴王濞传》。集解引律云:“秋曰请。”

不得入朝请。汉律盖改周礼之觐为请也。——《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卿相造请禹。——《史记·酷吏列传》

(3) 又如:请谒(拜见)

(4) 请求;要求

请,求也。——《广雅·释诂三》

墓地不请。——《礼记·王制》

夫请者,非可诒托而往也,必亲之者也。——《谷梁传·定公元年》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曹刿请见。——《左传·庄公十年》

力请客。——清·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请命乞身(请求离职退休);请一个示(请求指示);请了训(请求训示);请蠲(请求免除田赋);请期(婚礼之一,在行聘之后,请求女家同意婚期);请咨(请求给予咨文);请和(求和);请托(走后门;拉关系)

(6) 询问

摈者去请事。——《仪礼·士昏礼》。注:“犹问也。”

(7) 又如:请仙(扶乩求仙,以卜休咎);请日(卜问吉日);请故(诘问其事故);请罪(责问对方己有何罪)

(8) 召;邀请

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9) 又如:请唤(请召呼唤);请会(一种邀请他人参加的小型贷款形式);请召(招请);请逆(请人往迎);请卖爵子(即请爵卖子);请香头(请巫婆下神);请不将(请不了;不能请)

(10) 宴请 。如:请你们来吃晚饭;宴请(设宴招待);请状(请帖。邀请客人的通知);请客

(11) 问候 。如:请病(看望、问候病人)

(12) 告诉

主人答,再拜,乃请。——《仪礼》。郑玄注:“请,告也,告宾以射事。”

(13) 愿意 。如:请顺(愿意归顺);请服(愿意顺服)

(14) 在请求时用作表示礼貌

请说之。——《墨子·公输》

请从吏夜归。——唐· 杜甫《石壕吏》

请先言人之老少。——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5) 又如:请进来;请喝茶吧

(16) 请教,请示

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英文翻译

ask, request; invite; pl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2

宋本广韵

tiè,tiě,tiē [tie]
部首: 318
笔画: 8
五笔: MH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BYR
四角: 41260

详细解释

tiē

形容词

(1) 帖服。对约束、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

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三侠五义》

(2) 又如:伏伏帖帖;俯首帖耳;帖帖(形容帖伏收敛的样子;温顺,服帖);帖伏(折服,顺从不反抗);帖胁(拘束不展)

(3) 安定

事不妥帖。——王逸《楚辞序》

安置妥帖平不颇。——韩愈《石鼓歌》

(4) 又如:帖然(安定);帖泰(安宁;安定)

(5) 安静

帖,静也。——《广雅》

(6) 又如:帖息(平静无声);帖妥(静止不动)

动词

(1) 粘。同“贴”

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木兰诗》

(2) 如:帖黄(贴黄。唐时敕书用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

(3) 紧挨着

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世说新语·假谲》

(4) 又如:帖骑(贴身于马上);帖席(贴卧席上);帖伏(贴地而伏)

(5) 砌垒

帖石防溃岸。——唐· 杜甫《早起》

(6) 添补,增添 。

(7) 如:帖例(帖附前例)

(8) 典押

臣计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新唐书·李峤传》

(9) 另见 tiě;tiè

tiě

名词

(1) 官府文书,公文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2) 又如:帖发(行文发送);帖写(清时衙门中的抄写小吏);帖头(差役)

(3) 证券;单据;凭证

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宋史》

(4) 写有简短文字的柬帖 。

(5) 如:名帖;拜帖;盟帖;庚帖;请帖;下帖子;回帖;谢帖

(6) 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 。

(7) 如:招帖

(8) 科举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名目

题赋曰帖,故唐制帖试士曰试贴。——《通俗文》

(9) 又如:帖恬(科举考试的一种程式文章);帖经(帖文。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帖试(帖括。以帖经试士)

(10) 箭靶

箭头破帖浑无敌。——唐· 贾岛《上邠宁邢司徒》

(11) 旧时妇女置放缝纫用品的器物

启帖理针线,非独学裁缝。——唐· 孟郊《古意》

(12) 标签

以纸帖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每韵为一帖。

量词

(1) 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

(2) 如:一帖药

(3) 另见 tiē;tiè

tiè

名词

(1) (形声。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

(2) 写在帛上的书签

帖,帛书署也。——《说文》。段玉裁注:木部曰:“检,书署也。”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幖题,今人所谓签也。”

(3) 名册,名簿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

(4) 铭功纪事的石刻称“碑”,书疏称“帖” 。

(5) 如:晋代王羲之有《姨母帖》、《快雪时晴帖》

(6) 又指石刻、木刻的拓本,书画的摹临范本 。

(7) 如:碑帖;字帖;画帖

(8) 对联;联语

金子友来乞楹帖。——《瓯北诗话》

(9) 又如:春帖(春联)

(10) 另见 tiē;tiě

英文翻译

invitation card; no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ti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ap7 [沙头角腔] tiap7 [梅县腔] tiap7 [台湾四县腔] tiap7 [客语拼音字汇] tiab5 tiab6 [东莞腔] diap7 [陆丰腔] tiap7 [宝安腔] tiap7 [海陆丰腔] tiap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協入聲開口四等theptʰi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