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导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诲道 ”。教诲诱导。
《梁书·刘孝绰传》:“殿下诲道观书,俯同好学,前载枉直,备该神览。” 宋 范仲淹 《縢公夫人刁氏墓志铭》:“自先太博之遗世也,二子尚幼,夫人夙夜诲导。”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诲道”。教诲诱导。
引《梁书·刘孝绰传》:“殿下诲道观书,俯同好学,前载枉直,备该神览。”
宋范仲淹《縢公夫人刁氏墓志铭》:“自先太博之遗世也,二子尚幼,夫人夙夜诲导。”
诲导的网络释义
诲导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每声。本义:教导)
(2) 同本义
诲,说教也。——《说文》
慢藏诲盗,野容诲淫。——《易·系辞》
胥教诲。——《书·无逸》
诲尔序爵。——《诗·大雅·桑柔》
夫子诲之髽。——《礼记·檀弓》
使师曹诲之琴。——《左传·襄公十四年》
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 又如:诲示(教导,晓示);诲诱(教导循诱);诲谕(教诲晓喻);诲翰(诲函。对对方书信的敬称)
(4) 明示,诱使 。如:诲淫(诱人干坏事,引诱别人产生淫欲);诲盗(引诱人行窃);诲奸导淫(引诱别人做奸恶淫荡的坏事)
名词
教导的话
朝夕纳诲,以辅台德。——《书·说命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2) 同本义
导,引也。——《说文》
其治宜导引按轎。——《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
导官令本。——《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
导官。——《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
导一茎六穗于庖。——《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
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导子(官员出行时在前面开路的仪仗队);导从(古代官员出行时,担任前导和后从的人);导仗(前导的仪仗)
(4) 教导
而不可以导人。——《淮南子·缪称》。注:“教也。”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5) 又如:导播(电视台中指导表演、监督整个节目播出的专业人员);导训(引导而使和顺)
(6) 疏通
为川者决之使导。——《国语·周语上》
(7) 又如:导行费(汉灵帝时,郡国、地方每在进贡朝廷之外,另有物品给中署,做为所献之物的导行费);导款(疏通);导泄(疏导排泄)
(8) 启发,开导
忠信以导之。——《吕氏春秋·适威》。注:“犹先也。”
是以导于民。——《国语·晋语》。注:“训也。”
然后导以取保,出启于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导谕(劝导晓谕);导示(指导启示)
(10) 传导 。如:导电;导热
(11) 引诱
导之以政。——《论语》。皇疏:“谓诱引也。”
(12) 又如:导欲宣淫(倡导情欲,宣泄淫乱之事);导谀(谄媚阿谀,曲意逢迎。)
(13) 导致;引起 。如:导因(起因);导迎(招致)
名词
(1) 向导,引路人
乌孙发导译送骞还。——《史记·大宛列传》
(2) 又如:导首(前导;领头);前导(领头人)
介词
顺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au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