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传

wù chuán [ wu chuan]
繁体 誤傳
注音 ㄨˋ ㄔㄨㄢˊ

词语释义

误传,误述 wùchuán,wùshù

(1) 作失真的、不完整的、使人误解的描述

misrepesent

词语解释

  1. 错误地传授或传播。

    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上:“后世误传,诡设物象,何止八而已乎。” 梁启超 《论支那宗教改革》:“而欲证明此六主义之所以成立,与彼六反对主义之所以误传,则不可不先明 孔 学之组织,与其传授转变之源流。”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也常有关于 北平 和 天津 的谣言,关切的朋友,至于半夜敲门来通报,到第二天一打听,才知道也是误传的。”

引证解释

⒈ 错误地传授或传播。

唐李靖《李卫公问对》卷上:“后世误传,诡设物象,何止八而已乎。”
梁启超《论支那宗教改革》:“而欲证明此六主义之所以成立,与彼六反对主义之所以误传,则不可不先明孔学之组织,与其传授转变之源流。”
鲁迅《书信集·致母亲》:“也常有关于北平和天津的谣言,关切的朋友,至于半夜敲门来通报,到第二天一打听,才知道也是误传的。”

误传的国语词典

传递失误。

如:「他一时失手,将球误传给对方球员,丧失得分的机会。」

误传的网络释义

误传

  • 错误地传授或传播。
  • 误传造句

    这些消息是从哪里听来的?全都是误传嘛!
    这种针对矿物油的愚蠢,复发的误传使人发怒。
    历来流传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典故,也是说张芝习字的故事,后世有误传为王羲之的。
    中国的典籍浩如烟海,其中难免伪讹衍脱、附会误传,以致鲁鱼亥豕,所在多有。
    六年过后,正好无意中亲耳听到王大师谈起辣椒切圈的问题,以前的误传焕然冰释。
    对此,西北大学文学院的邱晓老师表示,“误传说”里有些内容挺对,这些俚语的改变主要以音变为主,包括方言的音转和古音的讹变。
    一是误传乱估;另一种是高校根据往年招生情况预测的。
    老年人听力障碍及耳鸣耳聋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公众健康问题,应摈弃“人老耳背、人老眼花是自然法则,不必治疗”这种错误传统观念。
    “师道尊严”是“师严道尊”的误传,其实质是只有严肃认真负责任的教师才能使社会尊重教育。
    中国的典籍浩如烟海,其中难免偽讹衍脱、附会误传,以致鲁鱼亥豕,所在多有。
    晋宁警方说,整个事件叫做“躲猫猫”是一种误传,其实李乔明等人玩的是一种叫“瞎子摸鱼”的游戏,事件发生后李乔明的眼睛上还蒙着一块布。
    由于推进到南部地区,军方同时声明,从猛虎组织控制区传出的消息实际上都是误传。
    因其性情爽直和对艺术的执著,白石大师曾为他刻了一方“半憨”的印章,不知者误传为“半呆”,于是先生便索性以“板哉”为名。
    但是许多人不懂照相的原理,误传照相机会摄去人的灵魂,所以大多数北京人对照相仍然是陌生的。

    汉字详情

    [w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KGD
    五行:
    仓颉: IVRMK
    四角: 3678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谬误;错误

    误,谬也。——《说文》

    群臣议皆误。——《史记·萧相国世家》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误落尘网中。——晋· 陶渊明《归田居》

    土木之误。——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笔误;误错(失误差错);误证(错误的证明);误本(有错字的版本);误谬(谬误;差错)

    动词

    (1) 耽误

    郑以救公误之,遂失 秦伯。——《左传·僖公十五年》

    (2) 又如:误却(耽误掉;失掉)

    (3) 妨害

    专欲误将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误人不浅;误身(贻误自身);误人(贻害于人);误惑(贻误迷惑)

    英文翻译

    err, make mistake; interfere

    方言集汇

    ◎ 粤语:ng6

    宋本广韵

    chuán,zhuàn [chuan,zhuan]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F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QNI
    四角: 25232

    详细解释

    chuán

    动词

    (1) 传递;传送

    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传家(传于后代子弟);传衣(继承衣钵);传首(传送首级);传运(传递运输);传演(传递演变)

    (3) 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4) 又如:传度(传授);传派(传授的流派);传旨(传授意旨);传书(传授书籍)

    (5) 让位;传代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孟子》

    (6) 又如:传位(传授帝王权位);传政(传授政权)

    (7) 留传

    功如丘山,名传后时。——《盐铁论·非鞅》

    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居第当传子孙。——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传世(后传到后世);传灯(传留佛法);传祚(流传后世);家传秘方

    (9) 充分或确切地表明;表达

    传神写照。——《世说新语·巧艺》

    (10) 又如:传真(画肖像)

    (11) 召,叫来。发出命令叫人来

    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红楼梦》

    (12) 又如:传嘴(传话);传会(传呼);传答(传达);传证人

    (13) 另见 zhuàn

    zhuàn

    名词

    (1) 驿站所备的车

    晋侯以传召 伯宗。——《左传·成公五年》

    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韩非子·爱臣》

    (2) 驿站;驿舍

    昔者赵氏袭 卫,车舍人不休传。——《战国策·齐策五》

    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后汉书·陈忠传》

    (3) 又如: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传吏(驿舍的官吏);传马(驿站所用的马);传乘(驿站的车马);传宰(管理驿站的小官)

    (4) 符信

    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周礼》

    诈刻传出关归家。——《汉书·宁成传》

    (5) 传记

    吾已作传。——清· 袁枚《祭妹文》

    善传游侠。——孙文《序》

    (6) 又

    为五百人立传。

    (7) 又如:自传;外传;别传;传状(传记行状);传叙(人物传记);传诔(传记和诔文)

    (8) 指以描述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

    (9) 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

    六艺经传。——唐· 韩愈《师说》

    (10) 又如: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传诂(解释经籍的文字);传疏(诠释经义的文字);传笺(谓《诗经》的注解)

    动词

    (1) 作传;记载

    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 唐· 韩愈《送杨少尹序》

    (2) 又如:前半部传的是傅仪

    (3) 另见 chuán

    英文翻译

    summon; propagate, transmit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4
    ◎ 潮州话:〖tuang5(thûang)[潮州]tuêng5〗 〖deng7 [揭阳、潮阳]duang7〗

    宋本广韵